大麥、小麥,原產於亞洲的西南部,小米則是在東亞北部馴化,它們後來都傳播到其他地方。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在歐亞大陸正中央,阿爾泰山東側的洞穴中,發現至少有 4000 年的小米,以及距今 5000 年的小麥、大麥,是附近一帶已知最古早的記錄。
via 這裡
這個論文深入研究位於新疆的通天洞(Tongtian Cave),算是西伯利亞南端,阿爾泰山的東側,距今 3200 到 5200 年前之間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不過 4000 年過後的幾百年沒有人跡。
小河公主等4000年前新疆人,遺傳不是西方人,也不是現在的東方人
草原遺傳史 (2/4)匈奴、匈人、吐火羅,草原的印歐語和突厥語
此處一共出土 241 個碳化的種子,可以歸類為 9 種植物,其中 4 種是馴化植物,包括小麥、大麥、2 種小米—稷(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
小麥種子共有 4 個,直接定年最古早的樣本年代超過 4900 年前。大麥種子有 25 個,最古早的約為 5200 年前。黍有 2 個種子樣本直接定年,分別是 3500 與 4000 年前。
小麥、大麥由西向東,小米由東向西傳播,都要經過歐亞大陸的中部,也就是所謂的「內亞山區通道(Inner Asian Mountain Corridor)」,但是此一區域早期的考古記錄相對很少。
之前已知一些案例,像是通天洞的南方,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新塔拉(Xintala)和小河(Xiaohe)遺址,出土過 4000 年前的小麥與大麥;更東方許多,黃河下游的趙家莊(Zhaojiazhuang)遺址,則是出土距今至少 4200 年的小麥。 通天洞更西南方的哈薩克,Begash 遺址存在 4200 年前的小米。
這次在中亞北方發現的小麥與大麥,雖然數量很少,卻是已知最早的記錄,表示至少在 5000 年前,小麥與大麥已經存在歐亞大陸的中部。
古早蕉流的除惹穀物,馴化動物如牛、山羊、綿羊,或許也在這個時期一同流動。
漢藏語系源自7200年前的華北,移民帶著馴化生物上路,又沿路收編?
通天洞位於北緯 47 度,海拔 1826 公尺,沒什麼水,年平均溫 1 度,冬天最冷可能低到負 50 度。即使 5000 年前的氣候比現在更熱、更濕一些,應該還是很冷而且沒什麼水,不是適合種東西的地方。
論文推論,當時住在通天洞的人應該採取,農、牧、採集、狩獵混合的生產方式。至於 4000 年後的幾百年間,人類離開當地,似乎是受到劇烈乾旱和沙暴影響。(和 4.2千年事件有關?)
這個研究讓我們對歐亞大陸的古早蕉流,又多一分認識。
新聞稿:
5,200-year-old grains in the eastern Altai Mountains redate trans-Eurasian crop exchange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