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演化概念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與陌生文化接觸時,如果見到熟悉的元素,往往令人感到欣喜,有時候卻其實是誤會。這個 2023 年的論文報告英國人在南非尋找「獨角獸」,就是個有趣又引人省思的案例。

Revisiting the South African Unicorn: Rock Art, Natural History and Colonial Misunderstandings of Indigenous Realities

跨文化交流誤會:英國人在南非尋找獨角獸?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是第一屆。2024 年的「第 34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再度頒發 10 個獎項,台灣新聞似乎最愛「肛之呼吸」。我覺得最奇妙的是,有兩項研究超級古早。

搞笑諾貝爾獎得獎名單

【2024 年搞笑諾貝爾獎】貓與乳牛,鴿子導引飛彈,副作用有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鍵盤研究有保育意義?表情符號的生物多樣性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鍵盤研究有保育意義?表情符號的生物多樣性

這個數位化時代,多數台灣人對電腦或手機都不陌生,常常有接觸「表情符號(emoji)」的機會。一篇 2023 年發表的論文,探討表情符號的生物多樣性,可謂真正的「鍵盤研究」。不過切入點如此奇妙的研究,研究者想表達什麼意義呢?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交支持?熱愛學習!如何成功轉換領域?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許多學術中人有轉換領域的打算,卻擔心能不能成功。Nature 期刊的欄位 career feature 刊出文章《怎麼能成功轉換研究領域(How to switch research fields successfully)》,請到幾位學者分享經驗,有些值得參考之處。

社交支持?熱愛學習!如何成功轉換領域?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 年搞笑諾貝爾化學與地質獎】舔石頭以外,猛獁象竟是海龜湯?  原載於泛科學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是新的開始,2023 年也不例外。今年「第 33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發十個獎項,「化學與地質獎」以看似獵奇的舔石頭博取不少眼球,不過得主揚.扎拉謝維奇( Jan Zalasiewicz)的文章中,其實還提到另一件知名的歷史公案。

【2023 年搞笑諾貝爾化學與地質獎】舔石頭以外,猛獁象竟是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中國、南蘇丹,旁觀世界杯男籃的啟示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2023 年的世界杯男籃賽,日本、中國、南蘇丹等國家的賽程已經結束。這類比賽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雖然都在分組賽被淘汰,隨後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南蘇丹成為非洲第一,都取得奧運資格,堪稱最歡樂的國家。而最發愁的國家,中國能競爭冠軍。

日本、中國、南蘇丹,旁觀世界杯男籃的啟示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在講網路知識傳播,也來講講我的體驗。

【王立第二戰研所粉絲頁】如果你也想要在網路上寫點東西,而不是純聊天的話

網路知識傳播:論文資料,術語,面對大眾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式發表的論文和課堂報告、學位論文,寫法不一樣。有些人轉換不過來,慘遭淘汰,或是掙扎的很痛苦。假如都是整理與表達知識,不一樣在哪?芝加哥大學 Larry McEnerney 的寫作課有詳細解釋,我稍加整理,再加一點個人心得。

從「作者導向」到「讀者導向」寫作:老師非讀不可,讀者不一定想

via 條紋衣女子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達爾文那本書叫作《物種源始》(或《物種起源》),可見演化學當中,物種誕生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大家也知道,達爾文沒有參透遺傳法則的奧秘,當然這不影響始祖巨人的開創性。有關遺傳與演化的關係,最新認識是什麼呢?這個 2021 年的小短文〈多少遺傳改變能造就新物種?〉,簡要地提及「遺傳與物種誕生」議題最新進展。

How many genetic changes create new species?

fish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新聞是很生活化(?)的遺傳學教材,大家來看看。

64.jpg

via 這裡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媒體 LiveScience,三不五時會整理一些資訊,按主題寫成一篇文章,以下惹蒐集一些。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文使用太多術語,被引用比較少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隨著科學發展,愈來愈多專業術語被創造。一項研究分析發現,論文的標題和摘要,假如使用較多術語,被引用的數量也會更低。

00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文21%被引用數,集中於1%科學家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現代的科學研究不能自己關起門來,要把結果寫成論文發表;而公開發表的論文,可以再被引用。發表與引用,構成現代科學體系的基礎。同樣研究科學,不同科學家被引用的數量卻明顯不同,但是具體狀況不容易釐清。一項研究指出,被引用數最多的前 1% 科學家,占總引用數的比例,高達 21%。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人類學家約翰.鷹哥(John Hawks),提到達爾文對「人類是否為一個物種」的見解。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Descent of Man)》這本書的第 7 章花惹很長的篇幅討論,不同的人類種族是否需要視為不同的物種。達爾文覺得不需要。

Quote: Darwin on human variation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文影響指數將排除33個期刊,它們都罪有應得?  原本在新公民議會 

00

via 永析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中生面試,能騙過大學教授嗎?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又到了大學多元入學的時節,備審資料與面試,是多元入學中能否錄取的關鍵,但是多數高中生不但缺乏經驗,更缺乏概念,以下分享一些相關的基本概念。

Article_4d43b0ba16dd8b2e3595a93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學術界或業界,都有研討會(比方說,坎城影展就是電影業界的研討會),研討會是大家交流的場合,通常有人演講,也有海報展示。古人類學家約翰.鷹哥(John Hawks)寫到,有人覺得,海報海的資訊好難吸收呀!

More on posters

參加研討會,用海報展示你自己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裝在笑,可能讓你更快樂,也可能不會──2019搞笑諾貝爾心理學獎  原載於泛科學

假裝在笑,可能讓你更快樂,也可能不會──2019搞笑諾貝爾心

裝出笑臉會變得快樂?圖/取自 GQ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博士要避免的六件事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Buddini Karawdeniya 在羅德島大學的化學系就讀博士,奮鬥 6 年後畢業,目前在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回顧博士生涯,她自覺犯下許多錯誤,於是將經驗寫成文章分享,提供正在就讀博士,或是預計進入研究所的同學們參考。《讀研究所不要做的事(What not to do in graduate school)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媒體 Nature 網站有個「Nature Education」欄位,裡頭有很多領域的教育性質文章,其中一個領域是生物人類學「Biological Anthropology」,下頭有 4 個項目: 「Human Fossil Record」、「Paleontology and Primate Evolution」、「The Living Primates」、「Scientific Underpinnings」,每一項目裡都有一系列文章,對於這些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閱讀學習。

64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