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飲食中,魚類有時候是重要的一環,不過魚骨相對不容易研究。這個 2024 年的論文透過膠原蛋白,探討歐洲北部,中世紀飲食中的鰈形目魚類。

古代人的飲食中,魚類有時候是重要的一環,不過魚骨相對不容易研究。這個 2024 年的論文透過膠原蛋白,探討歐洲北部,中世紀飲食中的鰈形目魚類。

前幾年考古學家在東南亞的大島,蘇拉威西發現超過 4 萬年的壁畫,是已知年代最古早的具象藝術作品。 這個 2024 年的論文重新定年,得知幾個樣本的年代其實更早,最早的畫面超過 5 萬年!
Narrative cave art in Indonesia by 51,200 years ago

斯基泰是一款遊牧文化,散佈於歐亞草原西部,令同時代的農耕文明們留下深刻印象。不同血緣的人群,共享類似的文化特徵。 這個 2024 年的論文,調查西伯利亞南部大約 2800 年前,有很多馬陪葬的澎湃墓葬。後世的斯基泰特色,在這兒已經能見到。
A spectral cavalcade: Early Iron Age horse sacrifice at a royal tomb in southern Siberia

最容易想像蒙古馬出沒的情境,背景大概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卻不是,著重於蒙古西端海拔超過 3000 公尺,相當高的山區。研究人猿在阿爾泰山區裡的臣格勒山(Tsengel Khairkhan)幾處融冰的地點,撿到幾件人造物。
High altitude horse use and early horse transport in eastern Eurasia: New evidence from melting ice

新石器時代的生活,種田以外,畜牧也是重要的一環。這個 2024 年的論文探討歐洲北部,荷蘭最初的養殖動物。
Early animal management in northern Europe: multi-proxy evidence from Swifterbant, the Netherlands

考古學研究中定年相當重要。碳同位素定年很常用,但是只能判斷一個範圍。年輪能精準到哪一年,樣本卻十分有限。這個 2024 年的論文結合兩者,重建希臘遺址七千多年前的精準年代。
Absolute dating of the European Neolithic using the 5259 BC rapid 14C excursion

馬是重要的馴化動物,也常常在古代墓葬中犧牲陪葬。考古發現的陪葬馬幾乎都是男牲,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卻報告中世紀的波羅的海地區,有不少女牲陪葬馬,也用外地進口的馬。

陶器是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裝備之一,古時候絕大多數澳洲原住民卻沒有利用陶器的跡象。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澳洲東北部大堡礁地區的外島上,出土一批陶器,或許和南島移民抵達附近有關。

古時候雞與人的關係,和現代的養雞業不一樣。這個 2024 年的論文探討中亞「絲路」的雞,發現 2000 多年前開始出現蛋殼,可見那些居民會吃雞蛋。
Archae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for ancient chickens in Central Asia

不只中原王朝會修建「長城」 ,掌握草原的遼國、金國也會使用。對於這些遊牧帝國,長城算是在國土之內,控制人口、資源移動的意義大於軍事。 不論遊牧或農耕基礎的政權,經營漫長的長城都需要不少人猿。而城裡讀書人流傳的歷史,很少會觸及這群人。 這個 2025 年的論文報告一處遼國的長城據點考古。在大草原中的小堡壘離群索居,遼國基層士兵如何生活?

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非洲東北部一處 7 萬多年前的遺址。最特別的是,當年住在這兒的人們親身經歷過「多峇火山」的爆發。 這場巨變至少短期內劇烈地改變環境狀態,不過人類似乎適應的不差。
Adaptive foraging behaviours in the Horn of Africa during Toba supereruption

這個 2025 年的論文報告,由台灣航向沖繩「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最後部分,獨木舟航海實驗的分析。
Paleolithic seafaring in East Asia: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dugout canoe hypothesis

發酵是自然的過程,不同生物各有手段。人類利用不同生物的發酵,便能製作酒、醬油等產品。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長江下游,1 萬年前的麴和米酒。
Identification of 10,000-year-old rice beer at Shangshan in the Lower Yangzi River valley of China

大家聽到「亞馬遜」都會想到雨林(或是公司),和城市(urbanism)好像沒關係。 其實亞馬遜整個面積很大,近年研究發現,古時候某些地區應該有不少人口聚集,能視為低密度的「城市」。這個 2024 年的論文聚焦於亞馬遜城市居民的飲食,發現和馬雅人一樣,也是以玉米為主食。

騎馬是古代人一大重要技術,這個 2023 年的論文報告,出土於蒙古西側的樺木馬鞍定年判斷為 5 世紀初,是已知最早的木製馬鞍。
The origins of saddles and riding technology in East Asia: discoveries from the Mongolian Altai

東南亞大陸到澳洲之間有許多島嶼,也是古代人的遷徙路線。 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塔寧巴爾群島」的考古調查,最早有人活動的紀錄約為 4.2 萬年前,最奇妙的是,他們會狩獵袋鼠......應該說,這裡竟然有袋鼠可以獵捕!

穩定同位素,近來成為考古學常見的分析手法。這個 2023 年的論文圍繞「氮」大作文章,調查對象稱為 Trypillia 文化,位於黑海西北部,現今的 🇺🇦 烏克蘭、摩爾多瓦 🇲🇩,距今 6000 年左右。此一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人很多。

堡壘,或是說有外圍圍阻的據點,歷代人類都有修建。這個 2023 年的論文報告世界最早的堡壘,年代為八千年,位於很奇妙的地方:西伯利亞。

稻的馴化是人類歷史的大事,如今的稻米最初能追溯到長江中游、下游。這個 2024 年的論文,深入調查長江下游的遺址,判斷這兒 10 萬年前已經存在野生的稻,而比 1.1 萬年前正式馴化更早,2.4 萬年前的人類就會採集野生的稻。
Rice’s trajectory from wild to domesticated in East Asia

墓葬風俗,無奇不有。例如某些新幾內亞原住民,下葬儀式時會把亡者身體的一部分吃掉(可惜往往搭配的是狂牛症傳播警世故事)。這在其他時空的文化也能見到。這個 2023 年的論文認為,歐洲在冰河時期結束前的馬格德林文化,也有類似的風俗,而且此一風俗還與血緣有關。
Cannibalism and burial in the late Upper Palaeolithic: Combining archaeological and genetic evid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