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恐龍、猛獁象!不忘草與蚯蚓的草根古生物學──《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 原本在 OKAPI
對古生物有興趣,又想即時掌握最新研究趨勢的台灣讀者,如今多出一本科普小書參考:《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47種影響地球生命史的關鍵生物》(The Earth: A Biography of Life: The Story of Life On Our Planet through 47 Incredible Organisms)。
不只恐龍、猛獁象!不忘草與蚯蚓的草根古生物學──《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 原本在 OKAPI
對古生物有興趣,又想即時掌握最新研究趨勢的台灣讀者,如今多出一本科普小書參考:《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47種影響地球生命史的關鍵生物》(The Earth: A Biography of Life: The Story of Life On Our Planet through 47 Incredible Organisms)。
《煉金術的祕密(The Secrets of Alchemy)》首度於 2013 年出版,在台灣 2023 年上市。即使十年過去,「煉金術」這個古老的題材也不過時。這個題材既熱門,又冷門。
煉金術與化學,青鬼與赤鬼。via 這裡
從古代 DNA 摸索身體裡的人類大歷史 本書推薦文
公元二○二二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帕波(Svante Pääbo),表揚他將尼安德塔人 DNA 重現於世的貢獻。尼安德塔人去世已久,僅存遺骸;從這類樣本中取得的 DNA,稱作古代 DNA。相關研究起步於一九八○年代,尼安德塔人基因組可謂集大成之作。帕波當年為了克服難關,組建龐大的團隊,《我們源自何方?》(Who we are and how we got here)的作者賴克(David Reich)正是其中的主要成員。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的主題一如書名,按照時間軸介紹人類演化史。以這類科普書來說,篇幅 250 頁算短,不過簡明扼要,近來學術界關注的主要議題大多有觸及;非專業讀者看過後,可以輕鬆建構起此一領域的架構。
《九品脫:打開血液的九個神祕盒子,探索生命的未解之謎與無限可能》的主題是人類血液,有許多有用和沒用的知識,來紀錄一下。 作者蘿絲.喬治(Rose George)1969 年出生,現在 53 歲。寫這本書時 2018 年,是 49 歲的中年女生。她是記者兼作家,每隔 4 到 5 年出一本書,《九品脫》是她的第 4 本。
組合新生命—千變萬化的生物,竟然有一以貫之的道理? 本書推薦文
多年以前,我對演化還沒有多少認識的時候,看過一篇探討演化創新的論文,開頭介紹生命演化出新的玩意,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基因複製(Ohno 1970),另一種是基因改變調控的方式(King and Wilson, 1975)。
介紹宇宙大歴史的科普書常見,《萬物宇宙史:創世》卻不只是科普書,它是由超過 300 頁大幅手繪,2000 張圖組合而成的藝術品。成長於 1970 年代的東德,繪師 Jens Harder 和許多孩子一樣,對恐龍着迷。他將童年興趣結合非凡的技藝,創造出這本書-始於大霹靂,終結於人類時代的開始。
東山彰良以寫小說出名,從保證通俗的火影忍者小說,到榮獲直木獎的嚴肅文學,這位中年大叔皆有意願創作,也都能寫得不錯。新出版的散文集《越境》乍看沒什麼大道理,不過看完好像多知道了些什麼。一些有可能表現過激的議題,東山彰良皆點到即止;作者是位通情達理之人,閱讀本書可謂一趟安全的越境之旅。
《怪奇物理的日常大冒險》書評:從愛因斯坦到量子力學,漫畫看懂「近代物理」是什麼? 也在關鍵評論網
「時空是科幻的終極老梗,任何書本或電影製造驚險動魄畫面的速食方案。時空跳躍幾乎可以用來解釋所有的劇情漏洞。還能得到又美又炫目的燈光效果。跟速食一樣,好吞嚥,難消化。而且方便回家!」
用花粉探案的英國斜槓阿嬤──讀《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 原本在 OKAPI
《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是鑑識專家派翠西亞.威爾特希(Patricia Wiltshire)在2019年發表的作品。這位將近 80 歲的英國阿嬤不只寫案件,也回憶自己的生涯,以現在流行的用語,她可謂「斜槓」人士。
在日本,番茄算蔬菜還是水果呢?──讀《撼動世界歷史的14種植物》 原本在 OKAPI
《撼動世界歷史的14種植物》的前言最後,我們見到作者氣勢磅礡的宣言:「接下來各位要讀的,是一篇人類與植物交織而成的浩瀚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