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力量:十張地圖揭開世界的未來》360 頁左右,看似不厚,不過資料非常密實,即使只認真讀全書的幾分之一都可以值回書價。作者提姆.馬歇爾(Tim Marshall)是英國人,這位資深記者曾經親自深入伊朗等國採訪,有自己體驗的一手觀察。
via 這裡
全書分為 10 章,每章介紹一個地區。包括: 澳洲、伊朗、沙烏地阿拉伯、英國、希臘、土耳其、撒亥爾地區、衣索比亞、西班牙、外太空。
本書原本出版於 2021 年,不可能預判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大事件。 即使沒有直接納入,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本書中也有一定的存在感。書中提到的一些地區,在衝突開始後也受到較大的間接影響。
每一章的內容都可以擴展為一本書,甚至是一套書。將其濃縮在幾十頁內,可謂相當高深的功力。每章內的順序不一定,不過大致上會包括那個地區的古早考古、歷史沿革、近年發展、現狀。愈近期的介紹通常愈詳細,會出現愈多人名、組織名號、事件......
本書的標題是「地理」。會關注世界地圖的台灣人,對本書提到的 10 個地區,大概至少會知道 8 個;但是每一個地區,放大後的狀況,多半所知有限。
比方說,希臘、土耳其,台灣人大多知道,搞不好還去過旅遊。可是這兩個地區,內部的地理與人群分佈如何,衍生出哪些問題,創造什麼發展機會......顯然與走馬看花的觀光客有段距離。
來台灣觀光幾天的外國人,和長期在台灣居住的人,眼中的台灣會一樣嗎?即使同樣身在台灣,雲林人、台北人、花蓮人、綠島人,見聞也不會相同。而台灣的命運,又受到歷史沿革、國際情勢影響。
事實上,全世界每個地區都是如此。每個地方都有些人類社會的類似性質,也有些其餘地方少見的特殊性。
每個地方都想要水源,以及便利的交通,內陸要掌握關隘,沿岸要擁有港口。有些地點有礦,有的地方不宜人居。有的區域旁邊有惡鄰,有些族群的鄰居很好欺負。
不論人類外皮是黑的白的黃的,都有 87% 共通。廣泛接觸,認識哪些是普世的共通點,也能更有效率的分辨不同人群與社會,剩餘的 13% 差異。
這本書畢竟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我覺得能作為參考書。讀者完全不熟的地區,可以作為入門,取得初步認識。對某些議題略有耳聞的地區,可以和本書的介紹互相對照。
例如我對伊朗的印象,有之前讀到人類學家的文章,介紹最近的伊朗抗議,人員組成和以往不同;歷史學演講聽到巴勒維王朝的建立,以及波斯灣兩岸,伊朗和阿拉伯的競爭;還有札格羅斯山區的考古研究。
再看這本書,突然發現可以將上述片段的資訊,串連起來成為有關聯的知識,尤其是伊朗上街抗議人士的成分變化。地理的力量,真實存在~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