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高海拔的缺氧環境,長居此處的圖博/吐蕃/西藏人,除惹農牧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也有些遺傳適應,最出名的是 EPAS1 基因。圖博族群的 EPAS1 來自丹尼索瓦人,可是基因組其他地方卻沒有更多丹丹成分。這個 2021 年的論文,探討它的遺傳來歷。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the Denisovan-EPAS1 haplotype in Tibetans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古代 DNA 摸索身體裡的人類大歷史  本書推薦文

公元二○二二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帕波(Svante Pääbo),表揚他將尼安德塔人 DNA 重現於世的貢獻。尼安德塔人去世已久,僅存遺骸;從這類樣本中取得的 DNA,稱作古代 DNA。相關研究起步於一九八○年代,尼安德塔人基因組可謂集大成之作。帕波當年為了克服難關,組建龐大的團隊,《我們源自何方?》(Who we are and how we got here)的作者賴克(David Reich)正是其中的主要成員。

DavidReich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克羅埃西亞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西側,西方是亞德里亞海(海的對面是義大利),東方是匈牙利、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爾維亞,北方是斯洛維尼亞(更北是奧地利)。這個 2021 年的論文,取得一批克羅埃西亞的古代基因組,探討新石器與青銅時代的遺傳歷史。

Reconstructing genetic histories and social organisation in Neolithic and Bronze Age Croatia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幾千年披上馬鞍之前,野馬奔馳、閒晃又跌宕。野馬常會拿岩石之類堅硬的材料,摩擦自己的馬蹄,就和人類剪指甲一樣。這個 2021 年的論文報告,被馬用來修蹄的石頭,有時候摧殘過後的型態,竟然類似古早人製作的石器!?

Equids can also make stone artefacts

000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起源自美洲,後來移民歐亞大陸,最後進入非洲,過程和人類相反。美洲的馬一萬多年前滅團,想了解馬的遺傳史只能從古代DNA 尋找線索。這個 2021 年的論文獲得一批美洲古馬的基因組,發現向亞洲移民以外,也有跑回美洲的情慾交流。

Ancient horse genomes reveal the timing and extent of dispersals across the Bering Land Bridge

0002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缺乏火燒痕跡,也能判斷遠古人類已知用火?  原載於泛科學

人類最早在什麼時候用火?這個問題非常難以回答。經過很久很久以後,火燒的痕跡不見得還會留下,分辨天然起火或人為生火也不容易。2022 年發表的兩篇論文採用不同分析辦法,判斷約 80 萬年前的以色列人已知用火。

fire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遺骸中取得古代DNA,能獲得新的知識,卻也不可避免會破壞樣本。這個 2021 年的論文報告,測試找到牙齒根部的一個部位,由這兒取樣 DNA不但對外觀型態幾乎沒有影響,獲得的 DNA 品質也還不錯。

A minimally destructive protocol for DNA extraction from ancient teeth

184595940_4077178215707938_7566619534735036082_n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今 1.65 萬年前,末次冰盛期結束後,歐洲發生明顯的文化和 DNA 轉變。這個 2021 年的論文,獲得 1.65 萬年前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古代基因組,得知他屬於酷寒時期結束後,由東向西擴張的族群。

Early Alpine occupation backdates westward human migration in Late Glacial Europe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安德塔人的古代基因組,在過往紀錄中累積 18 人,來自 14 處遺址。這個 2022 年的論文則是由同一處遺址,取得多位年代很近,住在單一地點的尼尼,探討尼尼團體的組成。

Genetic insights into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Neanderthals

000000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蟻巢營養內循環,螞蟻的蛹不動也能貢獻社會  原載於泛科學

人類對螞蟻可謂無比熟悉,許多人還不識字就認識螞蟻了;相關的科學研究也十分豐富,產出如威爾森(E. O. Wilson)這類科學大師。2022 年底問世的一篇論文,卻出乎意料地報告一條普遍存在,此前卻一直受到忽視的現象:螞蟻的蛹會分泌液體,作為成蟲與幼蟲的營養液。

0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冰河時期在 1 萬多年前結束後,人類發生劇烈的改變,更早以前的古代基因組仍相當有限。這個 2021 年的論文報告,羅馬尼亞取得 3.4 萬年前的古代基因組。當時歐洲人口不多,卻會避免近親生寶寶。

Genome of Peştera Muierii skull shows high diversity and low mutational load in pre-glacial Europe

0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殊對待失去生命的亡者遺體,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大特色(死靈法師表示:口桀口桀)。這個 2021 年的論文,報告在東非出土距今 7.8 萬年前的「墓葬」;他是一位寶寶,這是至今已知,年代最古早的非洲智人墓葬紀錄。

Earliest known human burial in Africa

182878733_4080430165382743_9204055307695972241_n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仰賴採集狩獵維生的人們,習慣分成一小群一小群移動,不長期定居。轉型為新石器時代不久後,人們的移動性如何,會影響擇偶嗎?這個 2023 年的論文,調查土耳其中部的加泰土丘(Çatalhöyük),以及兩處地理距離在 30 公里內的 Boncuklu、Pınarbaşı 遺址。

Mobility and kinship in the world’s first village societies

329345597_1183264152298119_4019657772633725391_n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