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歐洲北部的波羅的海,離岸不遠的海底發現一道將近一公里長的石牆。推測是海水上升以前,人類刻意建築的結構,目的是狩獵大型動物,最可能是馴鹿。
A submerged Stone Age hunting architecture from the Western Baltic Sea
最近海底掃描發現,德國北方的梅克倫堡灣(Bay of Mecklenburg),海底深度 21 公尺處存在一條結構物。仔細考察總共有 1673 塊石頭,連續排列成 971 公尺的石牆,大部分高度未滿 1 公尺,寬度未滿 2 公尺。
這些石頭從何而來?論文認為古代自然的冰川運動、海水流動,近期的人類活動都不太可能,最合理的解釋是古代人類搬運。
構成石牆的石頭,1385 塊未滿 100 公斤,288 塊重量更重。儘管來源應該沒有太遠,要把這麼大量的石塊搬到這兒,肯定還是要付出不少勞力。
石牆所在地現在是海底,地質學證據指出,超過 8500 年前當地已經沉海。如果石牆是人類在陸地上堆疊而成,那麼建造年代肯定早於沉入海中,也許早於 9000 年,甚至超過一萬年前。
石牆的形成原因,建造目的是什麼,論文花費不少篇幅討論。冰川或海嘯等自然因素很不可能,應該是人為造成,不過做什麼用?一個可能是岸邊的防波堤,也有機會是離岸不遠的捕魚或養魚裝置,但是依照上述目的考慮,石牆都太迷你惹。
#亞特蘭提斯不起眼真相
論文認為最合理的脈絡,石牆是建造於陸地上的障礙物,作為輔助狩獵的裝置。目標最可能是馴鹿(Rangifer tarandus)。當年石牆位於湖泊或沼澤旁邊(現在都在海底),人類在合適的時機驅趕馴鹿群到附近,利用石牆控制動物移動的方向。
利用地形加上人為建築物,創造大尺度導引裝置狩獵獸群,儘管工程浩大,類似概念在幾千年前並不陌生。 阿拉伯、約旦等地已經見過,有個名字叫作「沙漠風箏(desert kites)」。不過這回在波羅的海的發現,可謂年代最資深的之一。
具體年代不確定,但是可以肯定,那段時期該地區的人口很有限,仰賴採集和狩獵維生。他們竟然能投入不少勞力築牆,建造的過程、調配勞力的方式,想來相當有意思。
如果推敲正確,意謂這群採集狩獵者不僅是被動狩獵,還會主動出擊,創造大豐收的機會。 如此一次狩獵下來,應該能取得大量動物資源,肯定超過一般的採集狩獵小群體,幾十個人短期的需求。
小群體們商議後合體,集體建設石牆,此後定期在特定時節聚集,集體狩獵馴鹿?目前缺乏直接證據,不過很有意思。
從獲取資源的角度思考,很值得玩味。對於那個年代的北歐,一般印象是氣候不佳、資源有限、人口少、沒有農業,只有採集狩獵。
然而,如果那時的居民可以大量狩獵,又會大批捕魚醃魚,一次取得的食物,肯定可以給整群人吃很久。大量採集狩獵,儲備資源長期食用,概念其實很類似農耕。
新聞稿:
Traces of Stone Age hunter-gatherers discovered in the Baltic Sea
新聞:
Strange wall of stones found beneath Baltic Sea may have helped humans hunt reindeer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