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經驗談:做研究與做官,看問題的視角不同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科學媒體 Nature 的「世界觀(WORLD VIEW)」欄位每週都會請一位專家作文,本期作者是陳建仁,3 月 10 日這篇文章的主軸是:當學者與當官,思考方向不一樣。
陳建仁經驗談:做研究與做官,看問題的視角不同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科學媒體 Nature 的「世界觀(WORLD VIEW)」欄位每週都會請一位專家作文,本期作者是陳建仁,3 月 10 日這篇文章的主軸是:當學者與當官,思考方向不一樣。
武漢肺炎康復者的後遺症:腦與心血管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江湖傳說「上班腦霧,下班恢復」,可謂有幾分道理的玩笑話。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爆發兩年以來,全世界已經累積好幾億的康復者,有些人便出現腦霧等後遺症。最近發表的 2 項美國研究,報告感染者痊癒超過一年後,心血管、腦神經出問題的機率顯著上升,值得重視。
南非新星Omicron變異珠從何而來?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感染人類兩年至今,最新局勢是一款新的 Omicron 變異株正在南非肆虐,根據初步資訊估計,它的傳染力強於前半年廣傳全球的 Delta 變異株,殺傷力則仍不清楚。它從何而來,目前有三種假說。
人類與病毒互相適應的世界大戰,仍然激烈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如今人人對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都不陌生,生活也受到它的影響。其實它進入人類世界還不到 2 年,仍然算是很新的傳染病。
源自印度的Delta變種,為什麼傳染力更強?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今年 5 月起在台灣爆發一波,所幸不久後就被控制。病毒離開中國,在世界傳播一年後,在英國、南非、巴西等地,獨立演化出多款傳染力更強的品系,而入侵台灣的品系最初源自英國。
抑制干擾素歲月靜好,讓台灣廣傳的病毒更會傳染 原本在泛科學
2020 年初,SARS 二世冠狀病毒(SARS-CoV-2)從中國傳播到世界各地以後,發展出許多不同品系,有些傳染力更為強大,如今正在台灣廣傳,英國誕生的 B.1.1.7(WHO 稱為 Alpha)便是一種。
兩家RNA疫苗成功後,CureVac失敗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現在離人類得知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其實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卻已經有多款疫苗研發成功,速度打破紀錄。以舊技術腺病毒為載體的牛津-AZ 疫苗實戰表現不錯,直接以 mRNA 刺激免疫反應的新技術更是首度成功,Moderna 和輝瑞-BioNTech 兩家疫苗表現非凡。技術類似的德國公司 CureVac 也被寄與厚望,新公佈的結果卻不如預期。
死亡率,不是「死亡人數/感染人數」這麼簡單 原本在泛科學
隨著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肆虐,死亡率的問題引起重視。死亡率的計算,直覺想來就是「死掉人數/感染人數」這麼簡單,但是在不同族群的感染者死亡人數差異很大的疾病裡,事情沒有這麼單純。
防止空氣傳染要訣:避免群聚、室內通風、加上口罩輔助 原載於泛科學
過去一年半來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席捲世界,其病原體 SARS 二世冠狀病毒(SARS-CoV-2)的傳染力可以很強。這種全新的傳染病怎麼傳染,該如何預防,我們的認識不斷翻新。如今知道常見口號「戴口罩、勤洗手」對防疫有用,卻不是最重要的事;更關鍵的是減少接觸、避免群聚,尤其「長期不通風的室內」,可謂傳播病毒的溫床。
WHO(維尼快樂組織)的總仔譚德塞接受 Science 訪問,表現出極高的喜劇天份,樂勝標榜美式幽默的博恩。看完這篇訪問後,我對譚德塞的好感大增,我愛譚德塞 ❤️
‘I’m still feeling that we’re failing’: Exasperated WHO leader speaks out about vaccine inequity
反正都是確診,為什麼還要定序病毒基因組? 原載於泛科學
最近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成功入侵台灣,造成不少社區傳播,大家必需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妥善安排資源,不論生理、心理狀態都要注意,不該太過輕忽,也不可過度緊張,否則過早崩潰,豈不前功盡棄?
台灣防疫須有長期準備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台灣本土爆發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阻止疫情擴大是當務之急。每天確診新增上百人,又不清楚病毒擴散狀況之下,該怎麼判斷防疫是否生效?現在的局面,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是:假如今天確診人數沒有明顯降低,先假設未來 10 天都要保持強度。
武漢肺炎高風險群,也有孕婦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感染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之後,不同人症狀差異很大,風險有別。孕婦應該也算高風險群,但是之前缺乏直接比較的證據。2021 年 4 月發表的論文報告,孕婦如果感染武漢肺炎,自己的併發症、死亡率,以及胎兒早產的機率都會更高。孕婦也該列入優先使用疫苗的對象。
冠狀病毒常有突變,多數卻無法傳染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全世界感染幾十億人口以後,它的病原體 SARS二世冠狀病毒(SARS-CoV-2)已經發展出不少變異。除了少數特例,病毒突變的速度似乎不快,不過這只是表面上看到的結果。一項研究發現,感染後病毒其實常常產生新突變,遺傳有別的病毒們,在同一位宿主體內共存是常態;但是在傳染給下一個人的時候,大部分變異無法轉移。
長期感染武漢肺炎,一個人體內的病毒演化生死鬥 原載於泛科學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全球廣傳一年下來,已經有很多億人得疫。多數人感染不久之後,便順利消滅入侵的 SARS二世冠狀病毒(SARS-CoV-2),少數人拖比較久,甚至持續數個月。 一位長期感染的英國病人,提供病毒演化的寶貴線索。
中間宿主和武漢市場—病毒起源的兩大迷思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從何而來,是重要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 WHO 派出特遣隊前往武漢調查,並在 2021 年 3 月底交出 300 頁的報告。在我看來,這份報告沒有提供任何新的訊息,而且方向偏差嚴重,持續劃錯重點,竟然還獲得一些科學家的稱讚,可謂科學界的恥辱。
不論人類或水貂,打疫苗都需謹慎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除了人類以外,也能感染多種動物,其中水貂(mink)受害慘重。疫苗為了阻止疫情被大量使用,人類之後,水貂等動物的疫苗預計也將問世。疫苗接種策略的討論不少,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若是錯誤使用疫苗,反而會造成更多危害。
武漢肺炎再感染率低,但群體免疫不容易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康復後再度感染的人數持續增加,令人懷疑染疫後的免疫力多強,能維持多久。另外隨著瘟疫蔓延,有些專家寄望,康復後具備免疫力的人口比例夠高之後,能產生群體免疫,阻止病毒傳播。
第二批武漢肺炎疫苗達標,南非新型病毒帶來挑戰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 在世界各地肆虐將近一年,2020 年的尾巴,英國、南非、巴西三地,各自出現同時具備許多新突變的新型病毒,傳染力很可能更強。新突變們是否會影響疫苗作用,也是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