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S 席捲世界下,冰島是世界前幾名的防疫楷模。不要被台灣某些小外宣誤導,三月以後世界大部分傳染源都是從歐洲出口,冰島面臨的威脅不輸台灣。冰島 2 月 28 日出現第一位確診以來,防疫相當成功,不但感染少,殺傷力也小。防疫贏過冰島的國家很少,台灣就是一個,不過冰島做的研究相當透徹,能提供有用的指引。這個論文報告冰島族群抗體檢驗的結果。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SARS-CoV-2 in Iceland
WARS 席捲世界下,冰島是世界前幾名的防疫楷模。不要被台灣某些小外宣誤導,三月以後世界大部分傳染源都是從歐洲出口,冰島面臨的威脅不輸台灣。冰島 2 月 28 日出現第一位確診以來,防疫相當成功,不但感染少,殺傷力也小。防疫贏過冰島的國家很少,台灣就是一個,不過冰島做的研究相當透徹,能提供有用的指引。這個論文報告冰島族群抗體檢驗的結果。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SARS-CoV-2 in Iceland
結構強化的病毒,傳染力更強——冠狀病毒的D614G突變(下) 原載於泛科學
SARS二世病毒入侵細胞的過程。圖/取自 Profile of a killer: the complex biology powe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WARS 疫情至今超過半年,有關病毒的致病、傳播有非常多研究,但是肯定會改變病毒性質的突變,了解極為有限。這個新加坡戰隊的論文報告,有一個突變似乎會讓殺傷力減弱,而且也有在台灣發現過,不過全世界在 4 月以後都沒有再見過惹。
第一批武漢肺炎疫苗通過安全測試,研發進度樂觀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對抗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疫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超高速研發中,目前已經有 4 款候選疫苗,正式發表臨床試驗第一期的結果,第二期正在進行,這個月還有實驗將進入第三期。樂觀狀況下,明年初可能會有初步能用的成品。
從 4 月中至今(8 月 29 日),台灣一直沒有本土的 WARS 確診。幾個月來不斷有人質疑這只是假象,實際上有成千上萬的無症狀感染者在台灣流竄,隨時會造成大流行。然而,由多方面證據可以判斷這是不必要的憂慮。連續多日沒有偵測到確診病例的狀況下,台灣同時存在「數百位以上」沒有被注意到的無症狀感染者,幾乎是不可能的。
感染 WARS 的人症狀差異很大,相當比例一直沒有出現症狀,也就是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有些人誤以為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傳染,那是錯誤的。也有人害怕無症狀者無所不在,會造成防疫漏洞,這也是擔心過度。
武漢肺炎多人一測,集體檢驗提升效率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至今,檢驗是防疫的一大關鍵。台灣由於疫情輕微,至今一直都保有足夠的檢驗能力,但是更嚴重的地方,檢驗時常追不上病毒蔓延的速度,而資源不足的地區,大量檢驗累積下來也是不小的負擔。有種策略理論上能改善問題,那就是「多人一測」(Group Testing)。
武漢肺炎有多致命?認識3種死亡率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席捲世界,死亡率是很重要的資訊。武漢肺炎死亡率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不好回答,而且根據不同定義會得到不同數字,一般人相當容易混淆。即使是理當專業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疫情初期也曾經錯誤解讀死亡率,誤導大眾。
日本不太檢驗,靠三密策略壓制病毒? 原本在新公民議會
日本在蔓延全世界的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可謂獨一無二。一方面,日本疫情不能說不嚴重;但是另一方面,和更嚴重的國家相比,日本的防疫政策力道更輕,成效卻明顯更好。日本出現不少社區感染的狀況下,不但沒有封城,連檢驗都做得很有限,憑什麼還能壓制病毒?
歷史大瘟疫:黑死病重塑社會貧富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席捲世界的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進行,已經可以觀察到,愈脆弱的人愈有機會受到傷害。例如在美國,平時較為弱勢的非洲裔、拉丁裔族群的死亡率明顯較高,而這類現象在歷史上不斷重演。另一方面,瘟疫也可能大幅影響社會發展,知名的黑死病,甚至長期影響過歐洲的貧富結構。
大量出現有關武漢肺炎研究,品質參差不齊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學術界發表論文的標準作法是投稿到期刊,經過同行專家審查後公佈。不過最近流行在正式發表以前,先把論文的草稿上傳到平台公開,在正式發表以前讓大家批評與討論。
冰島追蹤武漢肺炎:重症比例極低,大量無症狀才是疫情全貌? 原本在泛科學
冰島人口只有 36 萬多人,在世界性的 COVID-19(俗名: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也難以倖免,所幸疫情到 4 月底時已經被徹底壓制。靠著發達的科技與執行力,冰島對疫情的掌握在世界上名列前矛,4 月 19 日發表的論文報告冰島疫情前半段的狀況,深具學術與應用價值。[1] [2]
武漢肺炎肆虐之道:傳染像流感,殺傷似SARS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此一疾病由 SARS 的親戚,冠狀病毒 SARS-CoV-2 所引發,本文之後稱為「SARS二世」。和 SARS一世相比,SARS二世的致死率較低,但是傳播能力更好,感染人數較多,死亡人數也更多。然而也有專家警告,考慮到疾病不同的型態,兩者的殺傷力不宜直接比較。
瑞德西韋對武漢肺炎的療效,不只由p值判斷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至今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吉利德公司的試驗藥物瑞德西韋,最近發布初步的臨床試驗結果,大致結果是瑞德西韋有效,但是沒有那麼有效,還需要更多琢磨用法;也仍然需要更多研究,找到更多可用藥物與治療方法。
連續15天沒有本土病例,台灣防疫成效非凡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在返回台灣的敦睦艦隊多人感染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之際,很容易忽略到 4 月 26 日這一天,台灣連續 15 天沒有新增本土病例,在疫情橫掃世界的同時,這件事反映出的訊息是:台灣至今防疫的成果非凡。
嚴格的防疫管制,什麼時候才能放鬆?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沒有疫苗之下,各國都實施停航、停班、禁止出門等策略對抗疾病。好消息是,種種防疫措施確實有效,舒緩了疫情的嚴重程度,然而大眾生活也受到影響,疫情輕微的地方如台灣影響較小,災情嚴重的地方如武漢、倫巴底、紐約,卻是天翻地覆。疫情趨緩後,似乎可以放鬆管制,可是什麼時候該放鬆卻是大學問,假如時機未到卻貿然行事,前面的努力與損失就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