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續15天沒有本土病例,台灣防疫成效非凡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在返回台灣的敦睦艦隊多人感染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之際,很容易忽略到 4 月 26 日這一天,台灣連續 15 天沒有新增本土病例,在疫情橫掃世界的同時,件事反映出的訊息是:台灣至今防疫的成果非凡。

4464x2976_603127822777

via 這裡

 

要評估疫情狀況,確診數量是一回事,但是不同類型的確診者性質不一樣,用「傳染源」來思考或許比較好理解。

 

例如,同樣是新增 3 例,若是 3 例彼此有關,實際上只有 1 個傳染源;不過如果 3 例無關,那麼就是 3 個傳染源,顯然更為嚴重。

 

境外移入與本土感染者,兩者的意義也不一樣。只要不是疫情的起源地,所有感染必定都能追溯到最初的境外移入;而境外移入再傳染給本地人以後,就形成當地的社區感染。

 

以台灣來舉例,境外移入的病例,是在台灣之外感染,進入台灣以後只要不再傳播出去,就不會變成新的傳染源,不影響台灣的後續疫情。只有境外移入,表示疫情尚未擴大,有希望在一段時間後控制下來。

 

本土感染不一樣,出現最初傳染源不明的本地病例,通常是疾病已經傳播一段時間以後的結果。發現一個本土病例,意思是其他地方或許還有未知的感染者,也就是存在多個傳染源,有可能使疫情持續擴大。此一狀況下想要圍堵,必需追蹤更長時間,花費更多資源。

 

根據漸漸累積的新資訊推論,不同傳染源,傳播的機率也不一樣。感染者可以分為有症狀、無症狀兩大類。有症狀的感染者,會先經歷一段尚未出現症狀的潛伏期,大部分介於 2 到 14 天;大約在症狀出現之前的兩三天,到症狀出現之後的一兩天,這段期間裡患者體內的病毒量大幅增加,是傳染的高峰,症狀出現以後病毒量遞減,傳染力應該也逐漸減少。

 

至於無症狀感染者,了解比較少,不過除了一直都沒有出現明顯症狀以外,他們體內的病毒含量,應該也有類似有症狀者的起伏波動,也就是在感染的不同階段,傳播能力有所落差。(總體來說,「沒有症狀的感染者」傳播能力很強,不可不防)

 

這是境外與本土感染者的另一重要差別。境外感染者是在台灣之外感染,人抵達台灣時,已經處於感染的不同階段,不一定有強大的傳染能力;若是仍處於病毒量尚未增加時的潛伏期,或是已經出現症狀後好幾天,此時的傳染力多半不強,成為傳染源的機率比較低。再搭配隔離管制,幾乎可以將這類傳染源的風險排除。

 

本土感染者卻完全不同。本土感染者是在台灣被感染,將從頭到尾上演一遍感染階段,因此他們傳染力最高的時候一定位於台灣。和境外移入的感染者相比,本土感染者不但更難被發現,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也更高。

 

台灣連續 15 天沒有發現本土感染者,不直接等於這些天裡,台灣真的完全沒有本土傳染源。合宜的解釋是,這些傳染源並沒有導致明顯的疫情被注意到。這表示台灣至今防疫圍堵的效果非常好,短時間內疫情大爆發的機率極低。

 

不過確實也有可能,在台灣人持續的高壓追殺下,目前台灣真的已經沒有未知的傳染源。病毒假如找不到下一個人傳染,在患者痊癒以後,這群病毒也就被消滅了。台灣的傳染源本來就很有限,倘若在這一段期間內都被防疫措施中斷傳播,使得所有傳染源全部消滅,技術上並非不可能辦到的事。

 

總之,由疫情的發展可以看出,台灣目前的防疫策略是正確的,而且效果非凡。沒什麼重大變故的話,大致上維持現狀就好,必需保持警覺,維持目前的防疫行為,但是不需要過於擔心。

 

至於有些政治人物,在沒有幾個病例的時刻出來高喊封城,明顯誤判局勢,那是由於防疫與政治兩項專業都不及格。

 

對中國一廂情願的非洲秀才—WHO譚德塞

譚德塞領導WHO,非洲公衛卻面臨多重打擊

連續15天沒有本土病例,台灣防疫成效非凡

台灣前100例WARS,有無症狀的傳染風險差不多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