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這位叫作 Maria Van Kerkhove,她是譚德塞的手下大將,WHO 的首席傳染病學家。她 4 月 7 日的時候持續堅持 WARS 的無症狀者不是重要的傳染源。她錯得離譜,充分展現出 WHO 在疫情中的無能與危害。無症狀的感染者會傳染,不管 WHO 怎麼講,知道的人早就知道惹。問題是,這群傳染源有多重要?
via 這裡
一個人感染病毒以後,不會馬上發病,也不會立刻傳染給別人。病毒要在體內醞釀一下,繁殖到足夠的量才有傳染能力。 從感染到出現症狀這段期間稱作潛伏期。因此感染者在潛伏期的時候,可謂「尚未出現症狀」。潛伏期不一定會傳染,流感病毒在潛伏期就會傳染,SARS 卻不會,等到出現症狀後,傳染力才會上升 7 到 10 天。
所以傳染能力,不是看基本傳染數(R0)高低那麼簡單,SARS 就算 R0 比較高,由於傳染的特色,人為介入後也更容易阻止。
這個論文分析廣州的 94 位感染者,中位數 47 歲,沒有重症。從中搜集 414 個鼻子取樣分析病毒含量。跟其他研究得到類似結果,病毒量與性別、年齡、嚴重程度無關,主要取決於感染的階段。
Temporal dynamics in viral shedding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COVID-19
另一方面,論文由資料庫搜集 77 對人傳人的資訊。從感染到出現症狀平均為 5.8 天(估計介於 4.8 到 6.8 天),中位數 5.2 天。傳染給下一個人的日期,主要在症狀出現的前 0.7 天,最早是 2.3 天以前。估計約有 44% 的人(95% 信賴區間介於 25 到 69%)是被尚未出現症狀者傳染。
症狀出現的 7 天之後,傳染力大幅減少。這點發現和另一個論文一致。
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
不過要注意,這些取樣者都處於監控狀況,一旦出現症狀就會被抓走隔離,因此等到他們有症狀以後,其實沒有機會再傳染給別人。不隔離的話,被無症狀者傳染的比例還會降低。但是這個結果仍然指出,感染者在尚未出現症狀以前,已經有強大的傳染能力。所以才說維尼快樂組織的首席專家 Maria Van Kerkhove 錯得離譜。
結合感染階段的病毒量來看,體內開始組裝新病毒,應該是出現症狀的前 2 到 3 天;而產生症狀以後病毒量就會降低。傳染力方面,出現症狀之前 2 天似乎傳染力最強;出現症狀的 8 天以後,傳染力明顯減少。
了解病毒的傳播狀況,才能擬定適合的防疫措施。有些國家的策略是發病後隔離 7 天,沒發病的隔離 14 天;乍看很詭異,確認感染的人竟然隔離天數比較短,不過其來有自。
這個研究再度證實,尚未出現症狀的感染者也是危險的傳染源,或許還比有症狀的更危險。因此防疫上,接觸過感染源,有被傳染風險的人,不管有沒有症狀、有沒有檢測,都直接隔離 14 天,是相對風險最低的策略。 台灣的防疫會成功,在也許沒有很了解疾病的狀況下,仍然選擇正確的策略,相當關鍵。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