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WARS 的人症狀差異很大,相當比例一直沒有出現症狀,也就是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有些人誤以為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傳染,那是錯誤的。也有人害怕無症狀者無所不在,會造成防疫漏洞,這也是擔心過度。
無症狀感染者還是會傳染,但是可以拖到時間過去
首先,「沒有症狀」的 WARS 感染者是會傳染的,而且還占相當比例。會不會傳染和有沒有症狀沒有關係,有關的是體內病毒含量。
假如是出現症狀的人,上呼吸道的病毒量,通常會在症狀出現之前 2 天開始明顯升高,出現症狀 3 天以後逐漸降低;不太嚴重的話,超過 10 天後病毒量通常不怎麼高,傳染給別人的機率有限。 超過 10 天以後,不是說 100% 不會傳染,還是有傳染給別人的機會,只是機率低很多。
如果是感染病毒,卻一直沒有出現症狀的人,就是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這種人並非傳染力低(很多人誤會這點),他們一樣有病毒量高低的週期,也是病毒量降低以後,傳染力有限。實際上也有觀察到無症狀感染者,傳染給別人。
Suppression of a SARS-CoV-2 outbreak in the Italian municipality of Vo’
感染者上呼吸道的病毒量,高低週期大概是這樣。不過這是根據許多感染者狀況,統整出來的曲線,每一位感染者的病毒高低含量都有差異,不是每個人都長成這樣。via 【心得】彰化普篩爭議,從根本開始討論
隔離 14 天的意義
隔離 14 天原本的意義在於,疫情初期觀察到大部分 WARS 感染者,潛伏期介於 2 到 14 天,潛伏期的意思是「感染病毒到出現症狀的時間」,所以等待 14 天,仍然沒有出現症狀,大概就是沒有感染的意思。
但是當初政策設定隔離 14 天的時候,其實不太清楚無症狀感染者的狀況。不過這點算是運氣好,因為一直沒有出現症狀的感染者,拖過這 14 天之後,也有很高的機率病毒量已經降低,不太有傳染力。
所以不是無症狀感染者沒有傳染力,而是不管有沒有症狀,被隔離 14 天以後(再加 7 天更保險),都會幾乎沒有傳染力。
另一方面,國際定義下的「無症狀」不是真的對身體毫無影響,只是沒有呼吸道等外觀看得出來的症狀。有些無症狀感染者外表沒事,其實也有肺炎,不過通常不太嚴重,會自行痊癒。
實際上的多位病人樣本,上呼吸道病毒含量,高低週期像是這樣,個體間都有落差。 via 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
病毒量最高,傳染力最強的時候,離開隔離地點?
這邊衍生出 2 件事討論。第一,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博士,從疫情開始便連續好幾個月,叫在家隔離人士自己去醫院採樣,選擇的時間都是隔離前幾天—那不就是感染者傳染力最強的時段嗎? 除了違反指揮中心的明令以外,也造成高度的傳染風險。
對於 WARS 病毒量週期,和感染力強弱的關係,自稱科學站得住腳的葉彥伯博士心知肚明。叫一大堆傳染風險高的人,主動離開隔離地點去醫院,這種決策「科學」嗎?結果還好 1000 多人都是陰性,運氣不是普通的好,這點當然不是科學。
隔離,檢驗,選一個做便是
第二,只考慮阻止病毒傳播,隔離 14 天是台灣實證下最安全的作法;但是這也大幅限制不少人的移動,帶來其他方面的負面影響。 假如改成先隔幾天共檢驗 2 次,都是陰性就放人,像是美國衛生部長訪問團那樣,可以嗎?我覺得可以討論,但是拜託不要私下偷偷試做。
不過即使是 PCR,也有偽陰性—有病毒誤判為沒病毒的風險(很多人在說 PCR 達到 100% 正確,不可能的事好嗎?),這種作法會增加傳染的風險,必需謹慎拿捏利弊。
重要的是,目的是阻止病毒傳播的話,隔離和檢驗目標是一樣的!把人隔離 14 天,就不需要檢驗;檢驗結果 2 次陰性,就不需要再隔離。隔離 14 天再檢驗,除惹可以知道漏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之外,沒什麼別的意義。
WARS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隔離14天可以拖到傳染高峰過去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