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有多致命?認識3種死亡率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席捲世界,死亡率是很重要的資訊。武漢肺炎死亡率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不好回答,而且根據不同定義會得到不同數字,一般人相當容易混淆。即使是理當專業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疫情初期也曾經錯誤解讀死亡率,誤導大眾。
常用的死亡率定義有 3 種,死亡人數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專有名詞稱作「感染死亡率(infection fatality rate,縮寫為 IFR)」,對於武漢肺炎這種傳播很廣泛,不同人症狀卻差異極大的傳染病,感染死亡率很不容易估計。
我們對疫情的真實面貌所知有限。有些人因為武漢肺炎去世,卻沒有被納入死亡數,會低估死亡率;也有些人感染過但是沒有列入感染人數,讓死亡率高估。另一方面,疫情還在進行中的傳染病,感染與死亡人數仍在不斷變化。種種限制與干擾,都使得難以精確計算感染死亡率。
最常見的死亡率其實 是「確診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縮寫 CFR)」,意思是所有確診人數中死亡的比例。像是武漢肺炎有許多感染者沒有症狀,或是相當輕微,假如檢驗數目有限,很容易忽略這些感染者,令確診死亡率高過感染死亡率。
還有一種死亡率稱作「crude mortality rate」,意思是不論有多少人感染,死亡數占整體人群的比例,姑且翻譯作「全體死亡率」。
描述同一場疫情,感染、確診、全體 3 種死亡率可能差異很大。舉例來說,假如總共有 100 萬人,實際上有 10 萬人感染,但是只有 5 萬人確診,1 萬人死亡。那麼全體死亡率為 1/100 萬,也就是 1%;感染死亡率為 1/10 萬,10%;確診死亡率為 1/5 萬,20%。
由此可以看出,全體死亡率能看出疫情對所有人口的影響,感染死亡率則希望釐清感染與死亡兩者的關係,而對疫情規模掌握有限之下,確診死亡率會高估真實的死亡率。
欲了解傳染病的致死風險,通常希望得知的數字是感染死亡率,不過光是感染死亡率無法了解疫情的全貌。
比方說,症狀嚴重的 MERS 確診死亡率約為 30%,和感染死亡率應該差異不大。儘管 MERS 死亡率高,傳播能力卻很有限,相比之下武漢肺炎雖然死亡率較低,但是十分容易傳染,使得疫情規模遠遠超過 MERS,全體死亡率以及對社會的影響也大得多。
藉由抗體檢驗,可以發現曾經感染過武漢肺炎的人,並估算死亡率。最近有幾項大規模的抗體檢驗結果問世,巴西檢驗 25000 人,估計感染死亡率為 1%;西班牙檢驗 60000 人,發現共 5% 人曾經感染,而這 5% 其中的 1% 死亡。瑞士的日內瓦的調查,死亡率為 0.6%,但是超過 65 歲為 5.6%。
另一項研究用模型估計法國的疫情,以鑽石公主號為模板,估計武漢肺炎在法國的死亡率為 0.7%。不過這項研究沒有包含來不及送醫就不幸去世的患者,數字應該較為低估。
至於實施大量抽查,檢驗比例占總人口很高的冰島,一共找到 1812 人感染,10 人死亡,確診死亡率是 0.55%。考慮到應該還有些漏網的感染者,冰島的感染死亡率應該更低一些。
統整已知資訊,武漢肺炎的死亡人數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也就是感染死亡率大概介於 0.5 到 1%。
但是死亡率並非固定的數字,不同年齡、健康狀態,還有疾病傳染的規模,醫療資源,與治療方式等因素,都會影響死亡的機率。 比方說,有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狀況,以及高齡的人死亡率較高。醫療體系崩潰會增加死亡率,找到適當的醫療方法或藥物,則能降低死亡率。
死亡率相關的知識即使不能寫滿一本書,也能寫成一大篇文章。對於一般人而言,只要能了解死亡率不是一個固定的簡單數字,不要胡亂比較不同脈絡下的死亡率,就非常足夠了。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risk of dying from COVID-19?
How deadly is the coronavirus? Scientists are close to an answer
Coronavirus: country comparisons are pointless unless we account for these biases in testing
也出現在泛科學:COVID-19 有多致命?認識3種死亡率
不只造成肺炎的冠狀病毒:始於血管的免疫風暴、血栓、以及快樂缺氧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