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可以試試看,翻開《未來自然史》以後,讀到哪兒才會意識到這是一本講生態學的書。看宣傳好像重點是永續,我覺得這是一本十分精彩的生態學作品。

三分永續、七分生態的科普傑作──《未來自然史》

 

介紹寫說是「生態學家、演化生物學家」,不過未滿 50 歲的羅伯.唐恩(Rob Dunn)是真正的生態學專家。他是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教授,已經出過好幾本書,《未來自然史》英文出版於 2021 年。

 

整本書有個大招牌,作者在每一章也不厭其煩的強調,只看介紹和免費的引言,或許會覺得這本書的重點是環境保護、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其實我覺得那些更像包裝。這本書真正的價值,讓它在二十年後依然經得起考驗,到時候仍然值得一讀的,還是對生態學的精彩介紹。

 

是說假如那個時候,我們還在吵吵鬧鬧現在這些議題,那真的可以說是光明的未來!

 

一個人要怎麼學習生態學?最可靠的辦法,當然是找一本生態學課本,從頭讀起。但是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做這種事。唐恩利用當紅的永續議題,經過一番巧妙的偽裝,成就這本三分永續、七分生態的科普傑作。

 

大部分讀者,都不喜歡被上課說教。這本書的策略是,選擇多采多姿的實際案例,順帶介紹生態學知識。其中樂趣,還請各位自己體驗。

 

或許不適合直接當課本用,不過這本書用在讀書會、討論課,都會很稱職。大學生讀應該沒問題,研究所學牲要進階討論,從這本書出發,也很適合。

 

這本書總共 280 頁,我估計每 20 頁可以深入討論一個小時。如果是對生態有興趣的學生,讀完後查資料,照這個節奏反芻思考,保證功力大增,可以跟老師搏鬥。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即使不特別抱持學習的心態,只求閱讀的樂趣,這本書也能體驗到生態學的多采多姿。比較難得的或許是,這本書相當重視微生物,提到許多一般人沒有想過的面向。

 

我自己感到最有趣的竟然是螞蟻。第十一章〈自然未到盡頭〉提到,世界上研究螞蟻的人不算少,但是最冷、最熱的地區幾乎缺乏研究。這不是因為那些地方沒有螞蟻,而是對人不容易。

 

讓人類熱當的高溫,是箭蟻屬(Cataglyphis)螞蟻的日常,最高習慣在攝氏 55 度下活動。非洲東部的阿法也有箭蟻屬出沒,至今仍沒有人鑽研。 阿法,就是阿法南猿那個地名,有一堆針對古生物、古人類的研究。人們關心這兒幾十萬、幾百萬年前的環境,卻不怎麼在意當地現代的生態。

 

還有一件事我完全沒有想過,姑且稱之為「人類滅團的道德問題」。隨著人類在生態系中的影響力增加,大量生物實質上與人類共生,假如人類滅絕,這些生物也將大受打擊,很多會一起絕跡。

三分永續、七分生態的科普傑作──《未來自然史》 

幕後走到前臺的Nature大意志──《地球生命簡史》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