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穩定同位素,近來成為考古學常見的分析手法。這個 2023 年的論文圍繞「氮」大作文章,調查對象稱為 Trypillia 文化,位於黑海西北部,現今的 🇺🇦 烏克蘭、摩爾多瓦 🇲🇩,距今 6000 年左右。此一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人很多。

Isotopes prove advanced, integral crop production, and stockbreeding strategies nourished Trypillia mega-populations

短篇  6000年前Trypillia文化,大量豆豆,穀物,

 

這塊地區算是森林、草原的交界地帶,考古調查指出,經歷約 500 年的經營,當地居民營造出一系列大型聚落,單一聚落面積超過 100 公頃,人口超過萬人。 最大遺址達到 320 公頃,估計可以容納 15000 人,在六千年前可謂世界難波萬。不過只維持短短的數百年,看起來又突然崩潰,原因不明。

 

同位素的意思是,同一元素有不同款式,例如碳常見 12、13、14。 碳14 會衰變,稱為放射性同位素,生物死掉後不再補充新碳,碳14 會愈來愈少,檢視樣本內剩下多少,可用於判斷年代。碳12 和碳13 則能視為不會改變的「穩定同位素」。不同植物含有的比例不一樣,分析樣本中兩者各有多少,能用於推敲飲食組成。 

 

至於氮的穩定同位素,幾乎都是氮14,以及微量的氮15。生物吃進氮,每增加一個營養階層,氮15 的相對存在感會上升一些。 例如人吃鹿吃草,便會是人比鹿高,鹿比草高。所以氮常常被用於推敲,古代人吃多少肉肉。

 

然而,氮的累積,不一定是透過吃肉肉。例如人為施肥,就是替植物補充氮。而豆類的魔法:固氮,可謂天然的加氮施肥。所以人吃施肥的農作物,結果也會增加氮。另外,植物不同的生長環境,也會影響氮的累積。例如住在森林的動物,有時候氮值會比較低。

 

新研究考察 Trypillia 文化三處遺址,33 公頃的 Stolniceni、80 公頃的 Kosenivka、200 公頃的 Maidanetske,出土死人骨頭、動物骨頭、豆類、穀物遺骸、土壤樣本的穩定同位素。我對這些也不是很懂,只寫我理解的大概。

 

綜合判斷,Trypillia 文化的遺址有養牛,而且應該限制牛牛只在小範圍移動,方便搜集排泄物,後續製作肥料。有趣的是論文提到,當年牛的體重只有現代一半,能轉換的氮,少於現代的大牛。

 

短篇  6000年前Trypillia文化,大量豆豆,穀物,

 

大中小三處遺址的飲食組成,都以植物為主,動物貢獻約 20% 的蛋白質,佔 10% 熱量。其餘絕大部份大概源自豆類與穀物。

 

中遺址 Kosenivka 出土沒有豆,不確定有沒有;小遺址 Stolniceni 和大遺址 Maidanetske 豆有出土,估計熱量、蛋白質都是豆比穀多。很明顯都有施肥的跡象。

 

六千年前,沒有金屬工具的人群,能在一個地點支撐那麼多人口,實在是非常厲害。社會的基礎建立於精打細算的農牧業,而這項研究認為,以前考古研究比較少提的豆類,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論文還提到一個說法,我覺得很有趣,不過缺乏直接證據。那就是肉肉在 Trypillia 大社會的角色。

 

大型社會的人口很多,許多人之間不認識,社會要持續運作,需要創造機會讓人與人交流。在一個平時很少吃肉的環境,舉行宴席,肉肉往往十分誘人。

 

一年有 52 週,如果肉類貢獻的熱量佔 10% 多,那麼平時都不吃,只在特定時節吃肉的話,一年大概會有 4 到 5 週瘋狂吃肉肉。論文認為這可以估計,一年中的宴會佔多少日子。

 

我強烈懷疑寫這篇論文的考古學家,過的生活跟我不一樣,但是我沒證據......

短篇  6000年前Trypillia文化,大量豆豆,穀物,一點肉肉,養活很多很多人

農耕與草原交界,烏克蘭早於青銅時代的遺傳交流

短篇  尼安德塔人,主要吃肉肉

短篇  琺瑯質中的鋅,判斷尼安德塔人最肉慾

短篇  甘肅6000年自耕農,看天吃飯到經營水源

 

新聞稿:

Europe's earliest cities relied on fertilizer and plant protein, isotope analysis shows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