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聽到「亞馬遜」都會想到雨林(或是公司),和城市(urbanism)好像沒關係。 其實亞馬遜整個面積很大,近年研究發現,古時候某些地區應該有不少人口聚集,能視為低密度的「城市」。這個 2024 年的論文聚焦於亞馬遜城市居民的飲食,發現和馬雅人一樣,也是以玉米為主食。

Stable isotope evidence for pre-colonial maiz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management in the Bolivian Amazon

亞馬遜中Llanos de Mojos城市人,種玉米,養鴨鴨

 

一如中美洲的馬雅人在雨林中興建城市。亞馬遜西南部的森林與草原交界地帶,現今玻利維亞疆域內的莫霍斯平原(Llanos de Mojos),也存在類似的古代城市。  

 

莫霍斯平原在公元 700 到 1400 年前存在 Casarabe 文化,分佈範圍總共約 4500 平方公里。 考古挖掘得知,這兒及其附近一帶,存在玉米、木薯(manioc)、蕃薯(sweet potatoes)、南瓜(squash)、辣椒(chili peppers)、花生等農作物。

 

要了解動物的飲食,「穩定同位素」是近年流行的手法。 這個論文由 2 處遺址 Salvatierra 和 Mendoza,取樣 86 件死人骨頭,以及 68 件動物骨頭,分析碳、氮的穩定同位素。

 

在當地的脈絡中,碳的穩定同位素可以分辨動物生前吃多少玉米,而非另一款潛在的澱粉大宗:木薯。

 

分析指出,住在這兒的人類飲食中都明顯包含,最初由外地引進的玉米。不過較早的人玉米吃的比較多;發展幾百年後,飲食中玉米的存在感下降。

 

論文提出兩個可能性,目前不確定。第一,住久以後,當地順利種植更多,更在地的農作物。第二,隨著聚落發展,人們深入其東方的森林取得資源。

 

不只人類,與人共生或養殖的動物,也可能有類似的飲食。一大有趣的發現是,人類遺址出土的疣鼻棲鴨,看起來也大量食用玉米。

 

大概沒幾個人聽過疣鼻棲鴨(muscovy duck,學名 Cairina moschata),不過這款鴨鴨也就是台灣的「薑母鴨」......有沒有覺得和亞馬遜的距離,瞬間拉近?!

 

野外討生活的疣鼻棲鴨,不會特別吃玉米。然而,出土的某些鴨鴨,甚至吃下比人類更高比例的玉米。 論文認為,鴨鴨吃很多玉米,是人類刻意飼養的結果。而疣鼻棲鴨的馴化,玉米扮演關鍵角色。

 

總之這項研究支持,儘管幾千年來,亞馬遜西南部有多款本土農作物,外地傳入的玉米仍然取得重要地位,對文化發展、城市化、養鴨鴨,玉米都是關鍵。

亞馬遜中Llanos de Mojos城市人,種玉米,養鴨鴨

玻利維亞 Llanos de Mojos,亞馬遜中的失落城市!

亞馬遜 Llanos de Mojos 農業社會!水道加水塘,不砍樹也能量產玉米

短篇  亞馬遜西北部2000多年前,大量平台廣場道路串連

短篇  光達揭露,在亞馬遜裡包工程

怎麼知道亞馬遜雨林中的壁畫,真的是冰河時期創作?

華勒斯的演化論與生物地理學,源自亞馬遜的燦爛之火

 

新聞稿:

Archaeologists uncover maize's significance to Casarabe people—and their ducks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