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綿羊是最資深,最重要的馴化動物之一,常常和山羊並稱,不過其實是不同種羊。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分析馴化初期綿羊的粒線體古代DNA,發現如今的遺傳多樣性,一開始就存在。

Ancient mitogenomes from Pre-Pottery Neolithic Central Anatolia and the effects of a Late Neolithic bottleneck in sheep (Ovis aries)

土耳其萬年農村,兼備後世所有綿羊粒線體變異

看啊這人與羊的畫面多麼和諧......「這個羊太生惹,都能聽到咩咩叫!」 via 這裡

 

綿羊的英文名字是 sheep,學名 Ovis aries。山羊則是 goat,學名 Capra hircus。兩者不同物種,也不同屬。台灣能吃到的羊肉,多數就是綿羊。

 

山羊的初期馴化,之前已經有較為深入的古代DNA 研究,綿羊還沒有。這個論文先著重於粒線體,可以預測接下來將會有古代基因組的分析。

伊朗1萬年前最初馴化羊,長得還很野生

新石器時代早期,肥沃月灣各地,大家馴化自己的山羊 

 

土耳其萬年農村,兼備後世所有綿羊粒線體變異

 

這個論文總共取得超過 600 個古代綿羊粒線體,主要位於中東、北非、歐洲。

 

最重要的是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亞中部的 Aşıklı Höyük 遺址,取得 62 個樣本。這兒算是陶器尚未使用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Pre-Pottery Neolithic),距今 9300 到 10300 年前,出土大量綿羊和山羊的骨頭,可謂畜牧業先驅。

 

這兒羊羊的畜牧飼養方式,似乎經過變化。較早的階段主要養在村落附近,較晚則在更大的範圍放養。不論如何,這兒都是初期嘗試馴化羊,很重要的地點。

 

之前研究定義過,綿羊粒線體 ABCDE 不同單倍群,這回在馴化初期的安那托利亞都能見到。另外還發現一款以前不知道的,新定義為 Z。除此之外也加入伊朗的 mouflons(學名 Ovis gmelini),近親的 G 比較。

 

土耳其萬年農村,兼備後世所有綿羊粒線體變異

 

這項發現最大的意義在於,提供綿羊馴化、傳播、情慾流動的線索。 現今綿羊的粒線體,東方與西方差異明顯,歐洲、北非以 B綿羊為主,黎凡特、高加索較低,東亞更低;東亞的 A綿羊佔一半。CDE 東西方都很少,Z 在現代不存在。

 

對於東方、西方的粒線體差異,有人認為是不同次馴化,或是初步馴化後,傳播中途又明顯有新的血脈加入。這回卻明確得知,如今世界各地綿羊的不同款式,馴化初期的安那托利亞都已經存在。

 

由此推敲,綿羊在馴化初期已經具備,後世各地羊群的粒線體多樣性,並沒有因為人擇導致遺傳瓶頸。離開安那托利亞,後續的傳播過程,才衍生不同族群的遺傳分化,形成現今的局勢。

 

土耳其萬年農村,兼備後世所有綿羊粒線體變異

 

估計粒線體不同型號,介於 7600 到 12000 年前之間衍生,都落在馴化早期的階段。

 

考古證據方面,歐洲最早的馴化綿羊是 8500 年前,中亞 7000 年前,東亞 5000 年前。

 

綿羊、山羊雖然是不同物種,早期馴化的階段應該常常一起飼養。這項研究我覺得可惜的是,沒有深入討論與山羊的異同。不過可以預期,未來的古代基因組分析,大概會有更多比較。

土耳其萬年農村,兼備後世所有綿羊粒線體變異

短篇  中亞山上8000年前,引進馴化羊

短篇  羊牛馬駱駝,四千年來絲路高地上的畜牧生活

從中東野牛到家牛,4000年前來自印度的情慾流動

歐洲馴化豬最早源自中東,但是很快徹底本土化

 

新聞稿:

First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bottleneck characterizing early sheep husbandry in the Neolithic period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