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式發表的論文和課堂報告、學位論文,寫法不一樣。有些人轉換不過來,慘遭淘汰,或是掙扎的很痛苦。假如都是整理與表達知識,不一樣在哪?芝加哥大學 Larry McEnerney 的寫作課有詳細解釋,我稍加整理,再加一點個人心得。

從「作者導向」到「讀者導向」寫作:老師非讀不可,讀者不一定想

via 條紋衣女子

 

麥當勞叔叔 Larry McEnerney 教學影片:

LEADERSHIP LAB: The Craft of Writing Effectively

 

學牲的作者導向寫作,和讀者導向最大的差別在,學牲寫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向老師證明:我懂多少。在此脈絡之外的寫作,目的卻是吸引讀者願意閱讀。

 

即使是很資深的博士牲,都還沒有脫離學牲階段,上頭還有老師。學牲寫東西的目的是學習,讓師長審查懂多少,出於師生關係,再爛老師也非看不可。因此學牲寫作是完全的作者導向,在文本中呈現自己對這個議題的認識。不用管讀者想不想讀,(老師)讀者一定要讀。

 

論文和學牲文本差在哪?正式發表的論文,目的是介紹新知識,吸引一開始的編輯、同儕審查者,以及發表後的讀者閱讀與廣傳。要考慮讀者的感受與理解,著重於有關這項研究的資訊,其餘一蓋省略,不要失焦。

 

可是學牲平常的報告、畢業論文,最好不要這麼精簡,要把相關知識都寫一下,老師們才會知道這隻學牲的背景基礎知識足夠,這個懂,那個也懂,這才有資格進行那些後續研究。否則基礎不好,只是小孩開大車,文本形式唬人,實際沒那個能力。

 

簡單說,學牲寫作是學習,要向審查者表達:我懂多少。一般寫作則是迎合讀者,重視能替讀者帶來哪些價值。

 

真的有差!我在讀論文時,有時候覺得論文好像給予過多資訊,和新知突破沒有那麼直接相關。去查第一作者,有時候還真的是博士牲。有些寫作精要的論文,則是研究是學牲做的,論文是老師寫的。新秀跟老油條的寫作,有時候真的能分辨。

 

大部分成功的學術研究者,後來都能成功轉換角色。我想這也很正常,寫第一篇、第二篇論文,和寫第十篇、第十一篇論文的人,哪還能一樣 XDDD

(有時候同一篇論文內有股不協調感,諸君大概能推論發生什麼事)

 

回到作者導向的寫作。大部分研究牲,對學位論文的態度都沒想太多,只希望趕快寫出論文,交差,畢業。 心態上是無可厚非,不過研究所的寫作訓練,常常是對未來最有價值的東西。研究內容常常畢業後就沒路用,文憑比較有用,但是也很難用超過 10 年。

 

世界上分兩種人,一種人懂知識建構,另一種不懂。研究所那段的打底可以相當關鍵。反正都不能逃,那就多學點東西吧。

 

寫東西的出發點,總是為自己而寫,學牲不用學老師、論文講話,多學點實在的東西才是真的。再從作者導向,轉型到讀者導向。

 

實際寫作時,讀者導向和作者導向差在哪?以我自己的狀況舉例,我讀一篇論文,作者導向是說,我整理我從這篇論文獨到的要點,只要考慮它們對我的意義。

 

讀者導向則是,整理成一篇別人能看懂的文字,要考慮沒看過論文的人,能不能看懂,看完能學到什麼知識。人家看過覺得有價值,才會變成「讀者」。作者不能控制讀者,但是能控制自己。

 

寫作最高的境界,大概是寫到讓讀者以為,自己跟作者一樣吧。

為讀者而寫

Writing for the reader

從「作者導向」到「讀者導向」寫作:老師非讀不可,讀者不一定想讀

如何寫好論文?學習好萊塢拍電影!

科學論文愈來愈難讀,該如何改善?

參加研討會,用海報展示你自己

高中生面試,能騙過大學教授嗎?

網路知識傳播:論文資料,術語,面對大眾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