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學術界或業界,都有研討會(比方說,坎城影展就是電影業界的研討會),研討會是大家交流的場合,通常有人演講,也有海報展示。古人類學家約翰.鷹哥(John Hawks)寫到,有人覺得,海報海的資訊好難吸收呀!

More on posters

參加研討會,用海報展示你自己

via “To Save The Science Poster, Researchers Want To Kill It And Start Over”

 

鷹哥引用的文章提到,去研討會海報場,一大堆一大堆的海報,花花綠綠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好像在高速高路開車,路邊一個又一個看版,看版上又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要停在看版前面,才能看到上頭寫些什麼,可是途經大部分看版,大家都是直接開過。

 

鷹哥自己的古人類學、遺傳學領域,表達上比較依賴圖形吸引注意,不算是廣告告示風格。(謎之聲:kerkerker)不過鷹哥認為,能夠讓海報更親近讀者、更實用的建議,都值得嘗試。他認同基本概念:海報作者常常塞進太多細節,無法透過適當的編輯,強化該被讀者注意到的關鍵要點。

 

向觀眾呈現結果的時候,觀眾的需要,要常常擺在心中(李登輝: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海報是一種演示結果的風格,比起上台演講,更加有個人特色;意思是,海報應該用於-向觀眾介紹作者。

 

假如研討會有 3 萬人參加,主題非常多元,許多人和自己不同領域,海報走路邊廣告看版的風格,可能是在茫茫海報大海中抓住觀眾的最佳策略。然而,如果是參加比較小,同質性專一性高的研討會,重點是要和專業人士建立關係,那麼更細緻的呈現方式或許比較合適。(謎之聲:例如細緻的啤酒)

多少論文發表後,從來沒有被引用?  

科學論文愈來愈難讀,該如何改善?

如何寫好論文?學習好萊塢拍電影!

參加研討會,用海報展示你自己

高中生面試,能騙過大學教授嗎?

從「作者導向」到「讀者導向」寫作:老師非讀不可,讀者不一定想讀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