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人類前進世界的過程中,面對各種挑戰,不斷遭受考驗,所幸有時候有 DNA 的幫忙。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用安地斯地區的古代基因組,研究族群歷史及遺傳適應。結果看來至少牽涉到缺氧、心肌、馬鈴薯、澱粉、天花、免疫。
The genetic prehistory of the Andean highlands 7000 years BP though European contact
古早人類前進世界的過程中,面對各種挑戰,不斷遭受考驗,所幸有時候有 DNA 的幫忙。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用安地斯地區的古代基因組,研究族群歷史及遺傳適應。結果看來至少牽涉到缺氧、心肌、馬鈴薯、澱粉、天花、免疫。
The genetic prehistory of the Andean highlands 7000 years BP though European contact
古代DNA 終於順利攻略惹東南亞地區,而且不只一個研究團隊成功。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報告取自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柬埔寨,距今 1700 到 4100 年的18個古代基因組。要理解此一研究,大家要掌握 3 個要素:語言、農業、人群。
Ancient genomes document multiple waves of migration in Southeast Asian prehistory
東南亞族群的遺傳史相當複雜,沒有古代DNA 這項神器,總是舉步維艱。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總共獲得 26 個古代基因組,來自馬來西亞、寮國、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以及一位日本繩文人,年代介於 200 到 8000 年前,是第一批以古代基因組為材料,探討東南亞的論文。
The prehistoric peopling of Southeast Asia
西伯利亞東北部,距今 4.5 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這兒也是美洲原住民的發源地,不過過去對此處遺傳史的了解不多。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取得 43 個古代基因組,深入探討西伯利亞的遺傳史。
The population history of northeastern Siberia since the Pleistocene
西伯利亞與北美洲的北部,寒冷的北極區,也有人類居住。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取得西伯利亞與美洲北部共 48 個古代基因組,調查亞洲與美洲的兩岸一家親關係。
Palaeo-Eskimo genetic ancestry and the peopling of Chukotka and North America
近來的古代DNA 研究,讓我們更認識歐洲的遺傳史,以及印歐語系的來頭。不過在東北歐,靠近西伯利亞的地方,還有些講烏拉語系的族群,遺傳史沒那麼清楚。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取得 11 個品質較佳的古代基因組,年代介於 200 到 3500 年前(還有 4 個低品質古代基因組),地點位於芬蘭與俄羅斯的科拉半島(Kola Peninsula),探討此地的遺傳歷史。
Ancient Fennoscandian genomes reveal origin and spread of Siberian ancestry in Europe
歷史記載,羅馬帝國 5 世紀末崩潰後,歐洲進入「民族大遷徙」時期,許多「蠻族」在各處流動。然而蠻族往往沒有自己的歷史記錄,認識那段時期相當仰賴考古。這個 2018 年的論文鎖定「倫巴底人」研究。
Understanding 6th-century barbarian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migration through paleogenomics
以色列,是第一批轉型新石器時代的地區之一,大約 7000 年前又出現明顯的文化轉變,變成銅石並用(Chalcolithic)時代,延續到距今 6000 年前。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取得此一時期的古代DNA,探討以色列族群的遺傳組成。
不同人類族群,最明顯的外貌差異是膚色。儘管平時常常說非洲人是「黑人」,不過非洲不同族群的膚色,其實差異不小(黑人不是按照遺傳,而是文化定義)。這個 2018 年的論文,著重在南非桑族人的膚色基因。
Rapid evolution of a skin-lightening allele in southern African KhoeSan
蒙古草原傳統的生產方式,主要是畜牧,仰賴乳製品與馴化動物維生,不過「傳統」並非自古皆然。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分析蒙古 3000 年前左右的遺骸,在牙結石中偵測到乳蛋白,表示當時的人已經吃進不少乳製品。
Bronze Ag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the rise of dairy pastoralism on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這 2 個 2018 年的論文,各自報告許多美洲不同時期、地點的古代基因組,讓我們更深入認識美洲的遺傳史。其中一項重要發現是,屬於克洛維斯文化,生活在 1.26 萬年前,北美洲蒙大拿的 Anzick-1 與住在美洲各處,約一萬年前的古早人類,包括北美洲的內華達、中美洲的貝里斯、南美洲南端的智利、南美洲東邊的巴西,遺傳上都非常相似。
認識美洲早期的歷史,幾乎沒有文字可尋,主要仰賴考古,近來又多惹古代DNA。這 2 個 2018 年的論文,各自報告許多美洲不同時期、地點的古代基因組,有數件樣本距今約一萬年,取樣地點則是遍及美洲各地,包括之前欠缺資訊的中美洲、亞馬遜地區。
2 個論文的取樣地點。
這個歐亞草原遺傳史的論文,有個十分有意思的發現沒放進正文,而是擺在附錄 9,仍然值得一看。(論文的正文加附錄超過 200 頁,已經是一本書惹。附錄有爆炸多人類學資訊,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慢慢讀)
歐亞草原繼斯基泰人、匈奴、匈人以後,接下來的主角是源於東方的突厥與蒙古。他們帶來的影響,仍持續至今。
草原在遊牧霸主斯基泰之後,鐵器時代邁入尾聲。隨後草原展開惹新的一頁,廣大草原的東方,第一個強勢的草原帝國在蒙古崛起,那就是大家都聽過的匈奴!
137 ancient human genomes from across the Eurasian steppes
人類大概在 2 萬多年前,路經白令來到美洲;不過由於冰蓋阻擋,美洲移民一開始應該只能住在西北角,也就是今日的阿拉斯加一帶,後來才能南遷。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報告,若要由太平洋側沿岸南向前進,至少要等到距今 17000 年之後。
歐亞草原深深影響著人類歷史。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獲得草原各地,距今 500 到 5500 年前的 137 個古代基因組,樣本包含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古代族群,例如斯基泰人、匈奴人、匈人、烏孫、康居、突厥人等等。因為資訊龐大,所以分為 4 篇。
137 ancient human genomes from across the Eurasian steppes
近來大批古代 DNA 問世,讓我們對人類遺傳史有惹前所未有的認識。5000 多年前起,源自草原的移民向各個方向遷徙,不但造成大尺度的情慾流動,使草原 DNA 散佈各地,也與印歐語的傳播息息相關。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獲得位於歐亞大陸各處 74 個古代基因組,年代介於中世紀到 11000 年前,主要來自 4 個地方:中亞草原、泛貝加爾湖區域、土庫曼、安那托利亞。
The first horse herders and the impact of early Bronze Age steppe expansions into Asia
羅馬帝國是古早歐洲長期的強權。羅馬帝國後期,到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一段時間,史稱「民族大遷徙」,到處都有人群與文化轉移。那段時期的日耳曼,萊茵河上游一帶,住著叫作「阿勒曼尼(Alamanni)」的族群。
Ancient genome-wide analyses infer kinship structure in an Early Medieval Alemannic graveyard
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研究的地區是西班牙,也是歐洲的最西端。13 個樣本,來自西班牙各地的 6 個遺址,距今 3500 到 75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