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知道最早馴化馬的記錄,出現在 5000 多年前,哈薩克北方草原的波泰文化(不過波泰馬沒有傳下來,後來的馴化馬另有來頭)。顯而易見,歐亞草原西方較早開始研發馬術,接著要等到大約 3200 年前,馬才在歐亞草原東方的蒙古現蹤。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報告,在蒙古的考古遺址中,找到已知最早,處理馬的牙齒的獸醫紀錄。
目前分類:跟人有關 (207)
- Oct 23 Tue 2018 09:04
短篇 馬的牙醫,蒙古大夫發展史
- Oct 08 Mon 2018 00:01
短篇 又乾又冷的8.2千年事件,對加泰土丘的影響
距今大約 8200 年前,地球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變得更乾、更冷,可能持續惹 160 年,影響遍及全球,算是一萬年內氣候變化最明顯的時期之一,被稱作「8.2千年事件(8.2 kiloyear event)」。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分析加泰土丘出土的陶器,調查 8.2千年事件對當時居民的影響。
Evidence for the impact of the 8.2-kyBP climate event on Near Eastern early farmers
- Oct 01 Mon 2018 00:00
短篇 馬雅人4000年前開始的農業,加速土壤流失
清理森林,開墾農地,水土流失-史上一個又一個農夫族群,不斷上演這個過程,包括中美洲的馬雅人。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分析墨西哥與瓜地馬拉 3 個湖的沉積物,了解馬雅農業對土壤流失的影響。
A long-term decrease in the persistence of soil carbon caused by ancient Maya land use
via 這裡
- Sep 28 Fri 2018 00:14
短篇 人類登陸馬達加斯加,超過一萬年,鄰居有象鳥和狐猴
馬達加斯加是非洲東部外海的大島,自從有人類開始,馬達加斯加就被大海阻隔,一定要渡海才能抵達。之前知道,距今約 1300 年前島上出現最早的村落,不過超過 4000 年前就有人抵達惹。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報告更早人類活動的跡象。
Early Holocene human presence in Madagascar evidenced by exploitation of avian megafauna
- Sep 21 Fri 2018 00:07
短篇 烏茲別克山上城市,絲路上瓜果的食慾交流
大家都聽過「絲路」,許多文獻對它的描述是:古時候連結歐亞大陸東西方的通道。問題是,歐亞大陸中間也住惹一大堆人啊!他們存在的意義,並不只是作為東邊與西邊之間的連結而已。可惜絲路沿線有許多地方,考古研究仍然不多,對當時居民的認識相當有限。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由烏茲別克的 Tashbulak 遺址取得公元 800 到 1100 年間,大批植物的遺骸,調查絲路中間馴化植物的利用狀況。
Arboreal crops on the medieval Silk Road: Archaeobotanical studies at Tashbulak
- Sep 18 Tue 2018 00:22
短篇 南島語族活動記錄,保留在玻里尼西亞鼠骨頭裡
太平洋鼠、玻里尼西亞鼠、緬甸小鼠、Pacific rat、都是描述學名為 Rattus exulans 的鼠輩。這種鼠輩原產東南亞,隨著南島語族航向各島嶼,也跟著移民到太平洋各處。🐭🚢 🐭 太平洋鼠的分佈記錄著人類遷徙,也因為他們是完全的陸生動物,時常與人類關係密切,也能反映當地的環境變化。
- Sep 14 Fri 2018 00:03
短篇 一世紀羅馬邊疆,日耳曼部落大戰
1 世紀上半葉,羅馬帝國的東北邊疆不太平靜。那時羅馬將勢力伸進日耳曼地區,與當地原本的「蠻族」居民爆發一系列衝突,例如公元 9 年時開打,最知名的「條頓堡森林戰役(Battle of the Teutoburg Forest)」,結果是羅馬慘敗,折損 3 個軍團。根據歷史記載,羅馬與日耳曼部落,就這樣打打停停惹好一段時間;然而考古上,卻沒什麼這段時期的遺址,能讓我們更深入歷史戰場。
via 這裡
- Aug 21 Tue 2018 12:21
短篇 最乾旱的古典終結期,馬雅人到底面臨什麼?
氣候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中美洲的馬雅,在公元 250 到 900 年間稱作古典期(Classic period),也是馬雅古文明最為人關注的一段時光;隨後的古典終結期(Terminal Classic period),800 到 1000 年間,馬雅社會經歷惹劇烈的變化。可以確定古典終結期時,馬雅人居住的中美洲一帶有過乾旱,不過不是很清楚嚴重程度。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從猶加敦半島的 Chichancanab 湖取得石膏樣本,研究當年的降雨狀況。
Quantification of drought during the collapse of the classic Maya civilization
- Jul 24 Tue 2018 09:18
短篇 早期繩文人的陶器,就是要裝水產
相信大家都聽過,日本的繩文時代。繩文人是全世界最先使用陶器的人之一(「繩文 Jōmon」之名就來自陶器的花紋),繩文陶器是如何使用的呢?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the use of early pottery by East Asian hunter-gatherers
via 這裡
- Jul 12 Thu 2018 06:00
短篇 耳朵裡的小迷宮「骨迷路」,記錄人類大歷史
內耳的骨迷路(bony labyrinth),是耳朵裡面微小,卻相當精緻的骨頭構造。它與聽覺和運動平衡有關,有人認為,骨迷路的型態既然牽涉到功能,應該會反映出人對環境的適應。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卻指出,骨迷路的型態差異,比較符合人群間的親疏關係。
Human bony labyrinth is an indicator of population history and dispersal from Africa
- Jun 26 Tue 2018 06:47
短篇 阿茲特克帝國的綠松石,不是美國西南部進口
照片不是美國隊長的盾牌,不是鋼鐵人胸前的發電廠,也不是奇異博士的魔法陣,而是來自中美洲,與阿茲特克帝國同時期的米斯特克(Mixteca)地區,由「綠松石」製成的藝術品。
Was Aztec and Mixtec turquoise mined in the American Southwest?
- Jun 15 Fri 2018 11:19
短篇 絲路上的人們吃什麼?飲食有別的城市與遊牧族群
絲路,連結東方與西方,貫穿歐亞大陸,大家都知道。不過對於絲路上的居民,了解相對有限。不少人也許認為,絲路沿線住的都是遊牧民族,飲食習慣就是喝奶吃肉,但是這個 2018 年的論文指出,事情沒這麼單純。
Urban and nomadic isotopic niches reveal dietary connectivities along Central Asia’s Silk Roads
- May 13 Sun 2018 17:03
短篇 庫頁島新石器時代,陶器裝海產
所謂新石器時代,是由後世定義的史前人類生活方式,新石器轉型,指的是轉變為新石器式的生活(生活在當下的古人當然不知道自己活在哪個時代)。然而歐亞大陸上的「新石器時代」至少有兩種差異不小的典型。
- Mar 30 Fri 2018 00:02
短篇 新疆3世紀的灌溉技術,源自西方
新疆有些地方,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帶,年平均降雨量不到 7 公分;然而如此缺水的環境中,人類仍然能種植農作物,假如沒有精緻的灌溉系統,將不可能辦到。早在幾千年前,新疆居民就已經利用灌溉經營農業。新疆的灌溉技術,最早能追溯到何時,又是由何地傳來?
Early irrigation and agropastoralism at Mohuchahangoukou (MGK), Xinjiang, China
- Mar 23 Fri 2018 20:53
短篇 智利沙漠的木乃伊 Ata 不是外星人,是 100% 地球人
三不五時就有人來問,有沒有研究抓到外星人作實驗,惡搞地球人的證據,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大概有點接近。 2003 年的時候,智利沙漠發現一個木乃伊,不過只有 15 公分高,外形很像火柴人;儘管仍沒有證據,證實有人真的看過外星人,不過它實在很符合我們對外星人的印象。如今,她的「基因組」定序結果出來啦!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Atacama skeleton shows novel mutations linked with dysplasia
via 這裡
- Mar 08 Thu 2018 20:59
短篇 分辨女生男生,看琺瑯質就知道
考古學家要分辨遺骸的性別,可以依靠骨頭型態,有些骨頭的型態女男有別,能作為判斷的指標。然而,不是所有遺骸的保存狀況都好到足以判斷,而且判斷未成年人時,型態差異更不可靠。女生跟男生在遺傳上,差異是女生有兩條 X染色體,男生有 Y染色體與 X染色體各一條,顯然是可以利用的對象。
Sex determination of human remains from peptides in tooth enamel
- Feb 16 Fri 2018 17:11
短篇 阿拉伯最早的狗,8000年前繫著皮帶,與人一起打獵
超過一萬年,全人類都尚未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前,就已經馴化狗惹;隨後人類開發出各式各樣狗的用法,直到現在。這個 2017 年的論文報告,在阿拉伯半島發現一批岩石壁畫,上頭有人與狗一起打獵的畫面,而最古早的作品已經有 8000 年之久。
Pre-Neolithic evidence for dog-assisted hunting strategies in Arabia
- Feb 02 Fri 2018 06:40
短篇 亞馬遜4000年前,也馴化過自己的稻
稻,一直都是重要的農作物。我們熟悉的亞洲稻(Oryza sativa L.),距今 9000 多年前於長江流域被漸漸馴化。不過其他地方的人,在別的時間也曾馴化過不同種稻,如 4000 多年前的印度,以及 2000 多年前的非洲西部。這個 2017 年的論文則報告,南美洲的亞馬遜也有過自己的稻。
Evidence for mid-Holocene rice domestication in the Americas
- Oct 29 Sun 2017 22:33
短篇 羅馬成為帝國的重要一步:打敗迦太基,拿下西班牙銀礦
認識人的歷史,要了解錢的歷史。這個尚未正式寫成論文,先在研討會問世的2017年研究,報告惹一批古羅馬錢幣的分析,結論是羅馬在布匿戰爭時,掌握伊比利半島的銀礦,影響本來只是區域強權的羅馬,茁壯成為帝國。
Rome’s Rise to Power as Deduced by Analysis of Silver Coinage
- Sep 15 Fri 2017 00:20
短篇 衣索比亞4萬多年前,延續4500年的的赭石應用
赭石,是早期人類常用於表現象徵行為的材料,非洲的 hominin 至少 20 多萬年前,就會使用赭石(不過未必是有意展現象徵行為,也可能單純用於某些實用用途)。這個 2017 年的論文,研究衣索比亞 Porc-Epic Cave 遺址,距今 4 萬多年前的赭石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