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跟人有關 (2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馬達加斯加是非洲東部外海的大島,自從有人類開始,馬達加斯加就被大海阻隔,一定要渡海才能抵達。之前知道,距今約 1300 年前島上出現最早的村落,不過超過 4000 年前就有人抵達惹。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報告更早人類活動的跡象。

Early Holocene human presence in Madagascar evidenced by exploitation of avian megafauna

4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聽過「絲路」,許多文獻對它的描述是:古時候連結歐亞大陸東西方的通道。問題是,歐亞大陸中間也住惹一大堆人啊!他們存在的意義,並不只是作為東邊與西邊之間的連結而已。可惜絲路沿線有許多地方,考古研究仍然不多,對當時居民的認識相當有限。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由烏茲別克的 Tashbulak 遺址取得公元 800 到 1100 年間,大批植物的遺骸,調查絲路中間馴化植物的利用狀況。

Arboreal crops on the medieval Silk Road: Archaeobotanical studies at Tashbulak

短篇 烏茲別克山上城市,絲路上瓜果的食慾交流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平洋鼠、玻里尼西亞鼠、緬甸小鼠、Pacific rat、都是描述學名為 Rattus exulans 的鼠輩。這種鼠輩原產東南亞,隨著南島語族航向各島嶼,也跟著移民到太平洋各處。🐭🚢 🐭  太平洋鼠的分佈記錄著人類遷徙,也因為他們是完全的陸生動物,時常與人類關係密切,也能反映當地的環境變化。

Restructuring of nutrient flows in island ecosystems following human colonization evidenced by isotopic analysis of commensal rats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世紀上半葉,羅馬帝國的東北邊疆不太平靜。那時羅馬將勢力伸進日耳曼地區,與當地原本的「蠻族」居民爆發一系列衝突,例如公元 9 年時開打,最知名的「條頓堡森林戰役(Battle of the Teutoburg Forest)」,結果是羅馬慘敗,折損 3 個軍團。根據歷史記載,羅馬與日耳曼部落,就這樣打打停停惹好一段時間;然而考古上,卻沒什麼這段時期的遺址,能讓我們更深入歷史戰場。

Direct evidence of a large Northern European Roman period martial event and post-battle corpse manipulation

via  這裡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候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中美洲的馬雅,在公元 250 到 900 年間稱作古典期(Classic period),也是馬雅古文明最為人關注的一段時光;隨後的古典終結期(Terminal Classic period),800 到 1000 年間,馬雅社會經歷惹劇烈的變化。可以確定古典終結期時,馬雅人居住的中美洲一帶有過乾旱,不過不是很清楚嚴重程度。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從猶加敦半島的 Chichancanab 湖取得石膏樣本,研究當年的降雨狀況。

Quantification of drought during the collapse of the classic Maya civilization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大家都聽過,日本的繩文時代。繩文人是全世界最先使用陶器的人之一(「繩文 Jōmon」之名就來自陶器的花紋),繩文陶器是如何使用的呢?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the use of early pottery by East Asian hunter-gatherers

via 這裡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耳的骨迷路(bony labyrinth),是耳朵裡面微小,卻相當精緻的骨頭構造。它與聽覺和運動平衡有關,有人認為,骨迷路的型態既然牽涉到功能,應該會反映出人對環境的適應。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卻指出,骨迷路的型態差異,比較符合人群間的親疏關係。

Human bony labyrinth is an indicator of population history and dispersal from Africa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不是美國隊長的盾牌,不是鋼鐵人胸前的發電廠,也不是奇異博士的魔法陣,而是來自中美洲,與阿茲特克帝國同時期的米斯特克(Mixteca)地區,由「綠松石」製成的藝術品。

Was Aztec and Mixtec turquoise mined in the American Southwest?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絲路,連結東方與西方,貫穿歐亞大陸,大家都知道。不過對於絲路上的居民,了解相對有限。不少人也許認為,絲路沿線住的都是遊牧民族,飲食習慣就是喝奶吃肉,但是這個 2018 年的論文指出,事情沒這麼單純。

Urban and nomadic isotopic niches reveal dietary connectivities along Central Asia’s Silk Roads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新石器時代,是由後世定義的史前人類生活方式,新石器轉型,指的是轉變為新石器式的生活(生活在當下的古人當然不知道自己活在哪個時代)。然而歐亞大陸上的「新石器時代」至少有兩種差異不小的典型。

Exploring the emergence of an ‘Aquatic’ Neolithic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of early hunter-gatherer pottery from Sakhalin Island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疆有些地方,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帶,年平均降雨量不到 7 公分;然而如此缺水的環境中,人類仍然能種植農作物,假如沒有精緻的灌溉系統,將不可能辦到。早在幾千年前,新疆居民就已經利用灌溉經營農業。新疆的灌溉技術,最早能追溯到何時,又是由何地傳來?

Early irrigation and agropastoralism at Mohuchahangoukou (MGK), Xinjiang, China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不五時就有人來問,有沒有研究抓到外星人作實驗,惡搞地球人的證據,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大概有點接近。 2003 年的時候,智利沙漠發現一個木乃伊,不過只有 15 公分高,外形很像火柴人;儘管仍沒有證據,證實有人真的看過外星人,不過它實在很符合我們對外星人的印象。如今,她的「基因組」定序結果出來啦!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Atacama skeleton shows novel mutations linked with dysplasia

via 這裡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古學家要分辨遺骸的性別,可以依靠骨頭型態,有些骨頭的型態女男有別,能作為判斷的指標。然而,不是所有遺骸的保存狀況都好到足以判斷,而且判斷未成年人時,型態差異更不可靠。女生跟男生在遺傳上,差異是女生有兩條 X染色體,男生有 Y染色體與 X染色體各一條,顯然是可以利用的對象。

Sex determination of human remains from peptides in tooth enamel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過一萬年,全人類都尚未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前,就已經馴化狗惹;隨後人類開發出各式各樣狗的用法,直到現在。這個 2017 年的論文報告,在阿拉伯半島發現一批岩石壁畫,上頭有人與狗一起打獵的畫面,而最古早的作品已經有 8000 年之久。

Pre-Neolithic evidence for dog-assisted hunting strategies in Arabia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稻,一直都是重要的農作物。我們熟悉的亞洲稻(Oryza sativa L.),距今 9000 多年前於長江流域被漸漸馴化。不過其他地方的人,在別的時間也曾馴化過不同種稻,如 4000 多年前的印度,以及 2000 多年前的非洲西部。這個 2017 年的論文則報告,南美洲的亞馬遜也有過自己的稻。

Evidence for mid-Holocene rice domestication in the Americas

短篇 亞馬遜4000年前,也馴化過自己的稻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人的歷史,要了解錢的歷史。這個尚未正式寫成論文,先在研討會問世的2017年研究,報告惹一批古羅馬錢幣的分析,結論是羅馬在布匿戰爭時,掌握伊比利半島的銀礦,影響本來只是區域強權的羅馬,茁壯成為帝國。 

Rome’s Rise to Power as Deduced by Analysis of Silver Coinage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赭石,是早期人類常用於表現象徵行為的材料,非洲的 hominin 至少 20 多萬年前,就會使用赭石(不過未必是有意展現象徵行為,也可能單純用於某些實用用途)。這個 2017 年的論文,研究衣索比亞 Porc-Epic Cave 遺址,距今 4 萬多年前的赭石運用。

Patterns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ochre use during the late Middle Stone Age of the Horn of Africa: The Porc-Epic Cave record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稻 (Oryza sativa L.)是馴化植物,世界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一萬多年前東亞居民就會收割野生的稻,不過稻是在何時、何地馴化還有些爭議。過去研究指出長江下游,浙江的上山文化(Shangshan),早在一萬多年前就出現馴化的稻,是最古早的記錄。

Dating rice remains through phytolith carbon-14 study reveals domesti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Holocene

短篇 世界最早的稻,長江下游,距今9400年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在好幾萬年以前已經移民澳洲,對於確切的年代卻爭議不斷。為惹更加了解澳洲的早期移民,這個 2017 年的論文,重新調查澳洲北方,已在 1973 和 1989 年時被多次研究過的老遺址:Madjedbebe(本來叫作 Malakunanja II)。這回取得 11000 多件人造物外,還有許多環境樣本,以利建構古代人的生活資訊。

Human occupation of northern Australia by 65,000 years ago

短篇 澳洲最早遺址,距今6.5萬年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產於南美洲的馴化作物-馬鈴薯,是世界 4 大糧食作物之一,台灣也很普及。馬鈴薯屬於茄屬(Solanum),在美洲還有多種親戚,自古以來被美洲原住民當成食物,不過有的被馴化過,有的卻沒有。北美洲西南部,有種原產的茄屬植物 Solanum jamesii,俗名「wild potato」(野馬鈴薯?如圖示,Four Corners potato)。

Starch granule evidence for the earliest potato use in North America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