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絲路」,許多文獻對它的描述是:古時候連結歐亞大陸東西方的通道。問題是,歐亞大陸中間也住惹一大堆人啊!他們存在的意義,並不只是作為東邊與西邊之間的連結而已。可惜絲路沿線有許多地方,考古研究仍然不多,對當時居民的認識相當有限。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由烏茲別克的 Tashbulak 遺址取得公元 800 到 1100 年間,大批植物的遺骸,調查絲路中間馴化植物的利用狀況。

Arboreal crops on the medieval Silk Road: Archaeobotanical studies at Tashbulak

 

Tashbulak 當年算是城鎮中心,如果以平面地圖來看,它位於新疆與天山的西邊,比哈薩克更南方,興都庫什山脈的北方。不過若是考慮到海拔高度,Tashbulak 遺址屬於帕米爾山脈,海拔是高高在上的 2100 公尺,應該沒辦法栽種許多馴化植物。然而,由種子遺骸看來,遺址中出土的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包括多種穀物、瓜瓜、果果、豆類。

短篇 絲路上的人們吃什麼?飲食有別的城市與遊牧族群

 

 

穀物方面,此地出土惹多種麥類,不過源自東亞,常見的穀物-稻與小米,在此處都沒有見到 XD。瓜果的種類則相當多元,辨識出來的至少有葡萄、蘋果、瓜瓜(不確定哪種瓜,最有名的叫作哈密瓜)、桃子、杏、開心果、胡桃。這些植物有的原產西方,例如葡萄;也有的原產東亞,像是桃子。不過如今可以確定,在十世紀左右,中亞南部的居民曾見過它們,也吃過它們,可謂食慾交流。

短篇5000年前仰韶文化,東方最早的啤酒與大麥

 

Tashbulak 這個海拔高度跟環境,沒有辦法種植當地出土的絕大多數植物,所以如此多樣的品種,當年應該都是由外地進口而來。它們原本的栽培地點,或許是帕米爾山脈周圍,比較低的地區。

 

這類研究目前仍然不多,在文化、情慾流動以外,食慾交流也是個有意思的研究方向。

短篇 東非的雞與黑鼠,因中世紀的印度洋貿易網抵達

短篇 新疆3世紀的灌溉技術,源自西方

 

新聞稿:

Origins and spread of Eurasian fruits traced to the ancient Silk Road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