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鼠、玻里尼西亞鼠、緬甸小鼠、Pacific rat、都是描述學名為 Rattus exulans 的鼠輩。這種鼠輩原產東南亞,隨著南島語族航向各島嶼,也跟著移民到太平洋各處。🐭🚢 🐭 太平洋鼠的分佈記錄著人類遷徙,也因為他們是完全的陸生動物,時常與人類關係密切,也能反映當地的環境變化。
這個 2018 年的論文,以遺址中玻里尼西亞鼠骨頭內的膠原蛋白為材料,分析氮與碳的穩定同位素,了解人類抵達以後,各島嶼環境改變的狀況。 樣本來自 3 處島嶼,共 7 個遺址。分別是:
Tikopia 島(位於索羅門群島東方),距今 200 到 2800 年,3 個遺址。
Mangareva 島,屬於 Gambier 群島(位於社會群島東方),距今 200 到 1000 年,3 個遺址。
Ua Huka 島,屬於 Marquesas 群島,距今 300 到 1100 年,1 個遺址。
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航向太平洋的DNA之旅:人口劇烈轉換卻仍說著南島語?拉匹達以後的南島語族
結果是,所有遺址中的鼠輩遺骸,氮15 同位素的比例都隨著年代明顯降低。只有 Mangareva 島的 Agakauitai 例外,氮同位素沒有減少。
太平洋鼠住在陸上,吃的東西反映當時環境的化學組成。論文推論,氮同位素比例隨著時間降低,與各島上人類活動有關,而且可能有好幾種原因造成。
一種狀況是火,火燒會讓土壤的氮15 同位素上升。Tikopia 島上的遺址可分為 3 個時期。距今 1900 到 2800 年前的 Kiki 時期,農業仰賴刀耕火種,常常放火燒地。
距今 1900 到 800 年前的 Sinapupu 時期,農業減少火耕,增加林地利用與養豬。距今 200 到 800 年前的 Tuakamali 時期,則完全不再火耕。因此,Tikopia 島的太平洋鼠,氮同位素之所以下降,應該與不再放火耕種有關。
另一個可能是鳥類,住在陸地,或是島上築巢的海鳥,都會增加環境的氮15 同位素,假如島上鳥類消失,氮同位素也就會隨之下跌。
一些考古記錄指出,人類移民太平洋島嶼後,導致許多島上的鳥類滅絕,而這在這回研究的 Tikopia、Mangareva、Ua Huka 三處皆有發生。
還有機會與人類飲食有關,玻里尼西亞鼠食物來源之一,就是人類吃剩的飲食。若是人類飲食中,氮同位素含量愈高,玻里尼西亞鼠也會吃進愈多,並隨之反映在其骨頭中。
此次分析唯一例外的 Agakauitai 島,考古記錄看來,古早居民相當仰賴海洋資源維生,或許島上環境因此沒有太大改變,使得氮同位素沒有變化。不過同屬 Mangareva 群島的另外 2 個島,Taravai、Kamaka 島,氮同位素仍明顯下降。
整體看來,這回分析的遺址中,不論人什麼時候開始入住,絕大部分遺址都在隨後的幾百年,出現氮15 同位素降低的狀況,反映出人類對島上環境的改變。
最後抱怨一下,這個研究從論文到新聞稿,文筆都不是太清晰,實在不太能確定作者到底要強調什麼,希望我的解讀沒有問題。
新聞稿:
Pacific rats trace 2,000 years of human impact on island ecosystems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