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跟人有關 (2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考古學家的目標是從極為有限的線索,探索過去人類的生活。這個 2021 年的論文,以陶器重建剛果盆地的族群起落,發現當地經歷過人口大幅流失;如今流行的語言,很可能並非源自最初移民的族群。

Population collapse in Congo rainforest from 400 CE urges reassessment of the Bantu Expansion

短篇 黑暗之心剛果盆地的人口起伏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焚燒玉器的儀式在東亞歷史非常悠久,至少在 3000 多年前的商代就有紀錄。這個 2022 年的論文研究更早一千年,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判斷也有焚燒的證據。不過兩者是否有關聯性,我不知道。

Burnt jade sacrifices in the Chinese Neolithic: the Liangzhu cemetery at Sidun

0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解古早人的飲食,是考古研究的一大重點。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分析祕魯 2 個遺址,神奇地發現兩地都離海岸很近,但是四到六千多年前,一邊大吃海產,另一邊卻只以玉米為主食。

Early specialized maritime and maize economies on the north coast of Peru

640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墨西哥的 Non-Grid 4 遺址至今出土 180 位犧牲者,多數人只剩下被砍下來的頭。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大部分犧牲者都是外地來的移民,不過意義不明。

Migration, violence, and the “other”: A biogeochemical approach to identity-based violence in the Epiclassic Basin of Mexico

短篇 古典期後期墨西哥遺址,70%犧牲者是外來人口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亞,現在的哈薩克南部一帶,歷史上曾經是絲路貿易發大財的重點地區,傳統認為此一區域 13 世紀初被蒙古人入侵後,受到打擊太大,一蹶不振。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卻主張,此地在成吉思汗涉足時,已經經過數百年的缺水;灌溉用水短缺,才是當地再起不能的關鍵。

A hydromorphic reevaluation of the forgotten river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今 4300 到 5000 多年前,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盛極一時,尤其水利系統十分發達。然而良渚文化崩潰後很久,約一千年左右的時光,附近都沒有再建立類似的發達文化。這個 2021 年的論文根據地質紀錄,探討長江三角洲一帶的降雨狀況,推論良渚文化始於乾燥時期的治水,結束和極端潮濕氣候有關。

Collapse of the Liangzhu and other Neolithic cultures in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0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 年有個論文發表,大意是由紐西蘭的巨木取樣,發現距今約 4.1 萬年的地磁飄移期間,大氣中的碳14 明顯增加,推論當時臭氧濃度大幅變化,導致全球性的環境與生態影響,而尼尼也可能因此滅團。我們能說「地磁飄移導致尼尼滅團」嗎?古人類學家 Anna Goldfield 的解釋值得一讀。

Did a Magnetic Field Reversal Doom Neanderthals?

157801139_3901009539991474_4021727729514754729_o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美洲的安地斯地區,約公元 600 到 1000 年前形成一個政治強權:瓦里帝國(Wari),可謂後世印加帝國的前身。 瓦里人有項產物特別有名:chicha 啤酒。這個 2022 年的論文報告,在一處偏遠殖民地發現製作啤酒的跡象,而且似乎還有加料,喝起來更刺激。

Hallucinogens, alcohol and shifting leadership strategies in the ancient Peruvian Andes

短篇 瓦里帝國偏遠殖民地,加料啤酒更刺激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騎馬,是人類史上一件大事。馬在商代晚期已經傳入東亞,不過應該沒什麼騎,主要是用於馬車。公元前 307 年,趙武靈王推廣「胡服騎射」,是中原最早騎馬的文字記錄。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則報告,差不多同一時期,新疆的騎馬考古記錄。

Early evidence for mounted horseback riding in northwest China

42045401_565367987235966_3997627319983276032_o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狒狒在古埃及曾經是流行的寵物,但是埃及不產狒狒,要由外地進口,或自行培育。這個 2020 年的論文用穩定同位素,分析幾位狒狒的來歷,發現 3000 多年前的狒狒,可能來自現在的衣索比亞一帶。論文認為,這或許也暗藏「朋特之地」的線索。

Mummified baboons reveal the far reach of early Egyptian mariners

短篇 古埃及進口狒狒,揭示「朋特」貿易線索?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西端的伊比利,現在是西班牙與葡萄牙,一度是尼安德塔人最後的據點,距今 3.9 萬年前過後,在伊比利以外之處尼尼再也不見蹤影。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智人超過 4 萬年前進入葡萄牙,不過跟尼尼或許沒有見面。

The early Aurignacian dispersal of modern humans into westernmost Eurasia

120354873_3485576858201413_964287639165431769_o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在澳洲北方的馬布亞格島發現 2000 年前種植香蕉的跡象。除惹擴展爪爪版圖以外,這項發現還有哪些意義呢?

Multidisciplinary evidence for early banana (Musa cvs.) cultivation on Mabuyag Island, Torres Strait

短篇 澳洲北方托雷斯海峽小島,2000年前種香蕉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石器時代的黃河中游、下游一帶是重要的農耕中心,往各處移民的農夫也將農業傳向各地。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黃河偏上游,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原本的採集狩獵族群和農夫接觸以後,從他們進口穀物。

Foraging and farming: archaeobotanical and zoo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Neolithic exchang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短篇 青藏高原東部,4000多年前進口小米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埃及文化數千年來,有著相當的延續性,一代又一代法老統治著尼羅河週邊疆域。不過某些時候,埃及本土政權遭到消滅,改由外來征服者統治。源自中東的希克索人,首度在埃及建立外來政權,但是這個 2020 年的論文認為,希克索人並非單純的外來入侵者。

Who were the Hyksos? Challenging traditional narratives using strontium isotope (87Sr/86Sr) analysis of human remains from ancient Egypt

107832558_3249000505192384_480838675987606251_o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多的馴化生物中,一類是鳥類。這個 2022 年的論文報告,在長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遺址中,發現距今 7000 年前馴化鵝的跡象,是至今能確定最早的馴化鳥類。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of early goose domestication in a 7,000-y-old rice cultivation village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China

000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在哈薩克出土一個 1200 多年前的貓,他生前受到重傷,不過受到人為照顧。這是絲路的草原地區,最早的養貓記錄。

The earliest domestic cat on the Silk Road

02123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食與生產是人類生活的重要一環,在採集狩獵的時代,靠海吃海再自然也不過,但是等到農業、畜牧業出現以後,飲食和環境的聯繫不再那麼絕對,即使住海邊也不見得吃魚。這個 2020 年的論文,研究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地,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動物性飲食。資料來自 24 個遺址的 246 件陶器,加上之前發表的 39 個遺址。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dairy productio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arming in Atlantic Europe

短篇 新石器時代適應歐洲北部,不吃魚的乳酪理論?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所皆知,尼安德塔人不會潛水。然而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卻提出證據,認為至少有少數尼尼曾經潛水抵達海床,採集海底的貝殼。

Neandertals on the beach: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at Grotta dei Moscerini (Latium, Italy) 

sc151545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麥、小麥,原產於亞洲的西南部,小米則是在東亞北部馴化,它們後來都傳播到其他地方。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在歐亞大陸正中央,阿爾泰山東側的洞穴中,發現至少有 4000 年的小米,以及距今 5000 年的小麥、大麥,是附近一帶已知最古早的記錄。

5,200-year-old cereal grains from the eastern Altai Mountains redate the trans-Eurasian crop exchange 

短篇 阿爾泰山東側通天洞,5200年前的小麥與大麥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近 4 萬年前的岩壁繪畫,長期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繪畫。這幾年卻發現東南亞也有類似作品,而且年代更早一點。這個 2021 年的論文又報告更早的記錄,可能距今 4.55 萬年,是個豬。

Oldest cave art found in Sulawesi

短篇  4.55萬年前蘇拉威西,世界最早動物繪畫,是豬豬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