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的目標是從極為有限的線索,探索過去人類的生活。這個 2021 年的論文,以陶器重建剛果盆地的族群起落,發現當地經歷過人口大幅流失;如今流行的語言,很可能並非源自最初移民的族群。

Population collapse in Congo rainforest from 400 CE urges reassessment of the Bantu Expansion

F1.large

 

剛果盆地位於非洲西部,擁有僅次於亞馬遜的熱帶雨林,從沿海往內陸,現在有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蒲隆地等國家。 這兒也是康拉德《黑暗之心》的舞台,不過這回研究一點都不恐怖。

 

此一論文調查的年代介於 100 到 4000 年前,論文分出 8 個地區,總共 726 處遺址,能歸類出 115 種陶器風格,共有 1149 個定年樣本用於分析。

 

概念是,遺址中出土的陶器數量愈多,代表當時的人口也愈多。比較陶器在不同年代的數量,便能估計不同時期人口的多寡。

 

當地可以分為兩大時期。距今 1600 到 2800 年前,或是公元前8 到 4 世紀為鐵器時代早期(Early Iron Age)。距今 100 到 1000 年前,或是公元 10 到 19 世紀為鐵器時代晚期(Late Iron Age)。

 

F2.large

 

根據各時期陶器的數量,論文估計鐵器時代早期以前,剛果地區的人口數應該非常非常少,之後則緩緩增加,在 1 到 4 世紀時達到高峰,隨後 200 年卻劇烈減低,5 到 10 世紀時甚至衰退回鐵器時代早期的水準。11 世紀開始,當地人口又陸續增加,15 世紀後再度達到高峰,不過一直沒有回到一千年前的最大數量。

 

陶器款式也支持類似的判斷,人口低的時期款式明顯較少;隨著人口增加,陶器也衍生出新的多元花樣。

 

植被方面,有趣的發現是,1 到 6 世紀這段期間當地出現不少先驅樹種。如果當時人口大幅降低,讓出地盤,確實能創造雨林復育的條件。

 

遺傳學方面,論文由加彭(B 區)取樣 816 位居民,分析指出大約 35 代以前的人口非常少,換算年代大約為 1000 年前;而 700 年前開始人口漸漸成長。DNA 分析、植被,也與陶器一致。

 

剛果盆地的居民,主要使用的語言屬於班圖語系。這群語言在非洲被普遍使用,一如南島、印歐等語族,講班圖語的人—班圖語族的遷徙與分家,深深影響著非洲歷史。

 

1

 

班圖族群首度進入剛果盆地,年代是 2800 年前以後。有考古學家認為,當地如今使用的班圖語,可以追溯到最初的移民。可是這個研究發現,剛果盆地的人口經歷過明顯斷層,曾有數百年沒什麼人居住。當地的現代族群,遺傳上看來也只有 1000 年的歷史。

 

論文推論,目前剛果盆地的班圖語,並非最初移民的語言,而是一千年前,由再度進入的新移民所引進。意思是,語言在現代的分佈,未必能反映過去的歷史過程。

 

假如論文的估計正確,意謂黑暗之心從 5 世紀之後的數百年,人口持續明顯下跌。恐怖~恐怖~

 

這是為什麼呢?目前缺乏答案,論文猜測傳染病是原因之一。距今 2000 年前開始,剛果盆地的氣候變得潮濕,或許有助於人口成長然而隨著人口增加,潮濕的環境也將成為傳染病的溫床。

 

儘管缺乏比較能看的直接證據,論文仍大膽提出,多種傳染病都在非洲存在許久;而鼠疫桿菌所致,6 到 8 世紀的查士丁尼瘟疫,也與剛果盆地的人口崩潰同一時代。傳染病或許就是人口驟減的原因。

 

不過傳染病導致黑暗之心人類滅團的論點,猜測成分太大。目前只能肯定,剛果盆地經歷過劇烈的人口衰減與復甦,如今的族群和語言,只能追溯到一千年前抵達的新移民。 

查士丁尼瘟疫6到8世紀,幾年廣傳,數百年的餘波

短篇  查士丁尼瘟疫的災情,或許言過其實?

短篇  黑暗之心剛果盆地的人口起伏

譚德塞領導WHO,非洲公衛卻面臨多重打擊

Shum Laka 遺址首度獲得西非古代基因組,非常不像現代西非族群

維德角:幾百年間,瘧疾劇烈影響遺傳組成

短篇 南島語族進入馬達加斯加,始於一千多年前

最西的南島語族:非洲與亞洲在「馬達加斯加」交會

由亞洲南島與非洲班圖,共同形成的馬達加斯加族群史

 

新聞稿:

Disease epidemic possibly caused population collapse in Central Africa 1600-1400 years ago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