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在哈薩克出土一個 1200 多年前的貓,他生前受到重傷,不過受到人為照顧。這是絲路的草原地區,最早的養貓記錄。
The earliest domestic cat on the Silk Road
圖片為示意貓,不是當事貓
遺址位於哈薩克的 Dzhankent,此處在 10 世紀左右,成為遊牧族群—烏古斯突厥人(Oghuz Turks)的重要據點,它處於鹹海的東北方,當年算是絲路上的城市,發大財的貿易中心。主要商品是:奴隸。
考古學家在挖掘中,意外找到一個貓,頭骨很完整,還有幾個肢體骨頭,表示他去世時受到埋葬。古貓 DNA 拼湊出的基因組顯示,他是男生,遺傳上應該不是任何野貓,而是馴化貓。
碳同位素定年指出,他的年代介於公元 775 到 940 年之間,也就是 1200 年前左右。這個時期的絲路草原地區,目前沒有已知養貓的文字記錄,因此這是很難得的考古發現,絲路上最早的貓。
年代對照:安史之亂發生在公元 755 年。
這個貓去世時,年紀超過一歲,儘管算是年輕,不過身體多處骨折過,去世前也失去許多牙齒。然而,他的骨折有癒合的跡象,受重傷後還能生存一段時間,可見受到人類特別的照顧。
另外,穩定同位素分析指出,他的飲食含有高蛋白質,大概是以肉類為主食。至少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自己已經無法狩獵、覓食之下,由人類餵食。這些跡象都表示,這個貓是被人飼養的。
智人養貓這件事,和農業發展息息相關,以遊牧維生的草原,傳統上應該沒有貓。這次研究中,貓所處的年代,在草原附近定居的波斯人已經會養貓,但是草原地區沒有記錄。 沒有可靠證據判斷養貓的到底是什麼人(愛貓貓的突厥人?),不過可以肯定,在哈薩克的定居城市裡有人養貓,是絲路上不同文化交流的結果。
草原遺傳史(3/4) 突厥、蒙古、烏孫、康居,草原中世紀情慾流動
新聞稿:
Care for cats? So did people along the Silk Road more than 1,000 years ago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