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紅樹林 贈書,感謝貓
大貓與靈長類-遠古的記憶
很久很久以前,有群人在喬治亞住了下來,他們是首批離開非洲家鄉,向世界移民的先驅。而180多萬年後的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大貓吃了他們。一如現在的花豹吃掉狒狒,貓科動物捕食靈長類,天經地義。
Meet the frail, small-brained people who first trekked out of Africa
如今,我們與大貓的迷你版親戚-家貓,可以一起坐在沙發上,無憂無慮地讀著艾比蓋爾.塔克(Abigail Tucker)的《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這本從各種面相談貓的書,卻不是由貓開頭,而是以大貓切入。
對劍齒虎無所畏懼的人,恐怕傻到沒有機會留下後代;但大貓在人類眼中並不只是死亡,還有美麗,就像現代人欣賞路邊偶遇的小貓一般。幾萬年前的史前藝術家,在法國的岩洞壁上,留下栩栩如生的花豹與獅子;非洲的獅子、南美洲的美洲豹、南亞的老虎等等大貓,讓一代又一代的人類又畏又愛。
給大貓留些篇幅是應該的,牠們曾在世界各地成為食物鏈最領端的掠食者,卻在人類主宰的時代節節敗退,讓位給幾百萬年來都不起眼的小小親戚。伊比利亞猞猁瀕臨滅絕,家貓卻已達到6億貓口,還全盤承襲人類對大貓的愛(你知道埃及的貓女神芭絲特,一開始其實是獅子嗎?)。
貓與人,是人類世(Anthropocene)最成功,也最致命的動物組合。該如何看待這段關係?這就是讀完這本書的收獲了。
瀕臨滅絕的伊比利亞猞猁(Lynx pardinus),成為《Science》期刊遺傳多樣性專題的看版大貓。
貓與鼠-人為什麼要養貓?
家貓是小型的貓科動物,但牠其實還有很多體型相仿的親戚,藪貓、石虎等等,卻只有野貓的其中一個亞種-非洲野貓,與人類建立長久的關係。緣分是如何起頭的?
一般說法是,一萬年前左右,中東地區的人定居下來,轉型為農夫以後,吸引來老鼠,而老鼠又引來了貓,所以貓靠著擅長抓老鼠,成了農夫的朋友。
作者卻提出多項質疑,懷疑沒這麼單純。倒不是貓不會抓老鼠,而是捕鼠的成效真的大到讓養貓利大於弊嗎?野貓是挑食的肉食者,而早期的農村連人類都吃不太到什麼肉,何況是餵貓?
或許,貓之所以留在人的身邊,是牠們主動的選擇;真正利大於弊的是貓,不是人。貓對人類施展魅惑魔法,將人變成貓奴,就像牠們現在仍常常在做的一樣。
貓與狗-不依賴人類的馴化動物
這麼多馴化動物中,貓與狗是最常見的寵物,兩者卻很不一樣。狗由狼馴化而來,許多特性卻跟狼截然不同;出於各種任務導向,歷代的人培育出許多狗的品系,但是用同樣的標準,貓,除了花紋、體型有點不同,一萬年來始終就是一種。
貓作為馴化動物,跟狐狸、浣熊不同,牠們不怕人,能縱橫人類領域,人的領土多大,貓的疆域就有多大;貓卻又可以不依靠人類,自力更生。貓自行生活時的生殖存活率遠遠勝過狗,這使得美國解決了流浪狗,卻仍有嚴重的流浪貓問題。
貓與鳥-征服者入侵
人類開發環境,除去了貓大部分的敵人與競爭對手,而起源自中東與北非的乾燥地帶,使得貓十分耐旱,又有著鼠輩殺手的名聲,讓牠們成為無比合適的船伴。這些巧合讓迷你獅子在人類時代中,擁有無與倫比的適應力,牠們是強大的征服者,也意外成為自然生態的毀滅者。世界各地的鳥類,就常常深受貓害。
鼠輩肆虐的船上,似乎是很適合貓發揮身手的舞台。取自 Nature 影片〈Cat domestication: From farms to sofas〉
不過擺盪在馴化與非馴化之間,佔盡兩邊好處的貓,最大優勢還是享有人類的縱容與愛。貓的魅力有多驚人?當歐洲人的船抵達太平洋島嶼時,許多一生從未見過貓的島民(大概多是南島語族),也愛上了船上的貓,不惜以高昂代價交易。
大家都聽過擺盪在鳥類與獸類之間,最後被雙方一起驅逐的蝙蝠故事;然而在這個世道下,沒有九條命,誰敢創作以貓為主角的投機寓言?
貓與人-一種貓,各種人
「在街貓聯盟大會上,我坐著聽完一場非常技術性的演講。內容提到誘捕龍的踏板原理、手術後的室溫控制,以及其他 TNR 技術面的事務。嚴肅的投影片簡報檔播放到將近結尾處,演講者突然秀出一幅惹人憐愛的幼貓照片。『這是我家的雷克斯!』她說。現在立刻爆出滿室心花怒放的嬌喊聲。這種感覺有點像在聽一場向毒品宣戰的演講,結尾的圖片卻是點燃的快克煙管」
以上取自本書第150頁的段落,生動地描述了人類對貓的態度:理性上知道流浪貓會帶來禍害,情感上卻無法痛下殺手。更何況,即使下定決心要消滅街上的貓群,以如今的技術,仍然辦不到。
這本書一大有趣之處在於,作者親身走訪了各種與貓有關係的人士。像是研究學術問題,抱持多元觀點的科學家;試圖在貓害席捲下,力挽狂瀾的保育悍將;TNR的執行者;培育新品種貓的嘗試者;不過最生動活潑的,還是各式各樣的貓貓愛好者,以及十幾隻獨具特色,被深入描繪的貓。
不想看貓的壞話的話,先從第七章開始讀起。滿滿的貓、滿滿的貓奴、滿滿的愛心。
貓與寄生蟲-不是陰謀論
就像人類成為貓奴一樣,貓也是弓漿蟲的奴僕;隨著人貓關係益發緊密,很多人也感染了貓的寄生蟲。住在大腦中的弓漿蟲,會把感染者當成殭屍使喚嗎?寄生蟲與宿主行為之間的關係,是近來學術上一個有趣,至今都還是個充滿神秘的題材,意思就是,我們離真相還很遙遠。
貓與貓-討厭社交
書中唯一一次出現台灣(第208頁),是提到台灣為貓咖啡館的始祖。這般把貓當作寵物,養在室內,大部分時間足不出戶的方式,其實只是最近50年內的事而已。
Cat Cafés, Affective Labor, and the Healing Boom in Japan
Feline fun in Japan's cat cafes
貓被養在室內有什麼問題?除了貓不是在室內演化而成的動物以外,另一個常見問題是,室內的貓常常有同伴,但貓就像大部分貓科動物一樣,是獨行俠,牠們天性不需要,也不喜歡同伴。
貓與網路-仿生人會夢想有電子貓嗎?
人類每開拓一塊新的領土,貓也多了一片天地。人類創造出網路,貓也很快佔領了網路世界,輕易地跨越語言或文化的界限。
假如有朝一日,網路上的人工智慧發展出意識,它會有個貓的靈魂嗎?
人該怎麼看待貓?
人與貓建立關係已經一萬年了,這對組合至今仍持續演化著,互相適應對方。近一千年來,貓進駐了地球上大部分的角落,包括現在的網路虛擬世界,是許多人的寵物,還無意間成為生態殺手。
該怎麼看待貓?這是一本各取所需的書,不管是重度成癮的貓奴、養隻貓作伴的普通人,或本身沒有貓,卻對身邊貓癡行為不得其解的人類,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