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登陸澳洲,已經有幾萬年的歷史,不過當初究竟有多少人移民,為什麼想渡海,仍然曖昧不清。2019年的 2 個論文以模型估計探討這些問題,結論是當年渡海的人數不少,時間不短,是有計劃的集體行動,不會是如舢舨從福建漂到台灣南邊的呂宋的意外。
Early human settlement of Sahul was not an accident
說是澳洲,其實在冰河時期,現在的澳洲、新幾內亞、塔斯馬尼亞,是個連在一起的大陸,稱作「莎湖陸棚」。因此問題其實是,人類如何跨越東南亞海域,最後抵達莎湖。東南亞大陸和莎湖之間有一連串海島。要由東南亞大陸出發,最終抵達莎湖,必需一路航行,渡過好幾處海峽,而有些海峽的距離並不短。
地理上看,要前往莎湖,一條潛在路線比較北方,「北路」會到達現在的新幾內亞;另一條路偏南方,「南路」會通往現在的澳洲北部。南北兩條海路,都要跨越好幾次開放水域。過去研究,支持南路的比較多。不過這回一個新的論文,分析 17 處跨海點建構的可能路線以後,認為走北路成功的機率較高。
不過,即使是走成功機率較大的北路,要順利活著抵達莎湖,似乎也極為不可能是意外旅程。在沒有準備的狀況下,人可以漂洋過海幾天,意外抵達比較近的島,就像舢舨有機會從福建漂到台灣南方的呂宋。但是若是距離更遠,經過時間更久,人即使能漂上岸,也已經是屍體。
由此推論,抵達莎湖的人,對於深入茫茫大海這回事,即使不是做好萬全的移民準備,至少應該也配備相當意識,不會是意外。
假如是有意識的行動,那麼牽涉到多少人呢?之前有人分析現代澳洲原住民族群,粒線體DNA 的多樣性,估計最初的人數,至少必需有 36 到 50 位女生(加上男生大概乘兩倍)。然而,要在陌生的新大陸活下來,實際人口很可能是遺傳估計的好幾倍(也許 10 倍)。
Minimum founding populations for the first peopling of Sahul
另一個新的論文以模型估計,假如在距今 5 到 6.5 萬年這段期間,族群能傳承下去,順利撐過前 100 代而不至於滅團需要多少人口。模型估計的結果是需要 1300 到 1550 人,女男各半,也就是 650 到 775 位女生。這群人可以一次抵達(機率不大),或是分成數批,在 700 年的期間,每 70 年抵達 130 到 155 人。
然而,期刊同時刊出,由其他作者寫的論文評論,對於 2 個論文的模型提出批評,認為在資訊短缺的狀況下,模型不可信。(很少看到這類評論寫這麼強烈的 XD)
反正,新的研究結果,來自模型的估計,大家可以參考,卻也要知道證據與方法的侷限。假如人數估計離真實沒有差太多,那麼可以推論,當初遠航莎湖,不但不是意外,還是集團性的大行動。
5 萬多年前,住在東南亞海域的採集狩獵漁撈小團體,當然不太可能有個中南海發號施令,指揮舢舨萬船渡海。不過可以猜測,經歷好幾代人的時間,涉及這麼多人口,遠航朝向一個共同的目標-這群人之間,起碼有著相當程度的協調。
And therefore I have sailed the seas and come
To the holy city of Byzantium.
澳洲人:
論文短評:
新聞稿:
Retracing ancient routes to Australia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