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大概都知道,所謂南島語族-傳統上講南島語的人,最早是從台灣出發。南島語被帶出台灣,從南部出發的年代大約是 4000 多年前。不過,那個時候台灣南部的環境,跟後來很不一樣。 

Learning from Paleo-Landscapes: Defining the Land-Use Systems of the Ancient Malayo-Polynesian Homeland

via 這裡

 

由考古記錄判斷,來自台灣南部的移民,帶著陶器、馴化稻米、小米、狗狗等等裝備,在 4000 多年前抵達菲律賓的呂宋北部;接著約 3500 年前,又是下一次南向與東向的擴張。

 

離開台灣,前往菲律賓的人講的話,後來發展成上千種語言,統稱「馬來─玻里尼西亞語」,這上千款語言,最初都可以追溯到 4000 多年前,台灣的東、南部。深入探討台東的都蘭,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南島歷史上這段關鍵時期。

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台灣邁向世界的偉大航道!從神祕拉匹達紅陶揭開南島祖先的跳島大遷徙之謎

除了左鎮人,還有哪些古代人們在台灣生活過?

 

現在的都蘭,是個人口不多的觀光景點;數百到數千年前,則是有沖積平原,水資源還算充沛,可以種植水稻的地方。然而 4000 多年前,都蘭不但無法種植水稻,整個地形還截然不同。

 

都蘭的地景,受到好幾個地質因素影響。外頭海平面的升降以外,一方面,台灣東部受到板塊擠壓,地勢不斷長高;另一方面,河流從上游不斷帶來泥沙,侵蝕作用之外,也在下游形成沉積層,讓土地平坦而肥沃,也向海延伸。

 

 

至少在 4800 年前,台灣的西部已經可以栽培水稻。但是東南部的都蘭一帶,比 3500 年更早以前地形都太過破碎,無法安穩種植水稻,之後才形成適合的沖積平原環境,成為能生產稻米與小米,孕育卑南文化的土壤。

 

比卑南文化更早的富山文化,雖然位於同一區域,兩者環境卻很不同。其中的潮來橋遺址,出土富山款陶器,以及貝類,還有鯊魚的牙齒,表示當時住在海邊的居民會利用水產資源。非常值得重視的是,潮來橋也出土距今 4200 年的馴化稻米,是台灣東部最早的記錄。遺址中的稻是完全馴化的稻米,不過和同一時期台灣西部的稻不同,不是水稻,而是旱稻。

短篇 亞馬遜4000年前,也馴化過自己的稻

短篇 福建4000年前,中國南方最早的小米

短篇 世界最早的稻,長江下游,距今9400年

短篇 台灣東部潮來橋遺址,4200年前的稻米

短篇  印尼最早馴化稻,蘇拉威西3500年前

 

潮來橋四千多年前的狀況,和幾百年之後,呂宋北部的 Cagayan 河谷遺址有些特徵相似,可謂自古兩岸一家親。串聯這些遺址,可以追溯南島南進的軌跡。

 

 

為什麼四千多年前,南島語族的祖先要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呢?這個問題仍沒有明確的答案,不過公堂之上可以假設假設。當時的人已經懂得利用手邊擁有的多元資源,但是畢竟不太豐富,環境也不算太友善,人口一增多,日子就會變得很辛苦。不論哪個時空,都是移民的合理動機。

 

另外,在 4200 年前,就像 Marvel 年度大事件那樣,地球出現一次全球性的大乾旱,稱作「4.2千年事件」,已知影響過許多地方的古文化(例如埃及古王國的崩潰),造成過深遠的影響。台灣東南部,或許也不是例外。

中國北方主流一直是小米,4000年前之後小麥更流行

4.2千年事件 

台東都蘭,南島語族從台灣出海前的最後一站

 

知道這些陳年往事以後,大家下次去都蘭旅遊時,也可以「發思古之幽情」一番。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