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一直都是重要的農作物。我們熟悉的亞洲稻(Oryza sativa L.),距今9000多年前,於長江流域被漸漸馴化。不過其他地方的人,在別的時間,也曾馴化過不同種稻,如4000多年前的印度,以及2000多年前的非洲西部。這個2017年的論文則報告,在南美洲的亞馬遜,也有過自己的稻。

Evidence for mid-Holocene rice domestication in the Americas

 

長江流域,史上最早的稻:

短篇 世界最早的稻,長江下游,距今9400年

印度獨立馴化過的稻:

短篇 古印度文明的複合式農業,本地原產稻米

 

許多地方的美洲原住民,都會利用野生的稻。這個論文研究亞馬遜地區的 Monte Castelo 遺址,根據植物矽酸體(phytolith)發現,至少距今5000年前開始,遺址中開始出現稻。有意思的是,距今4000年前以後,稻的型態明顯變大。分析、比較後,論文判斷遺址中的稻,4000年前起之所以外形變大,是長期被人擇後,遭到馴化的跡象。

 

當地稻的種類有好幾種,光憑根據矽酸體,無法判斷是那一種,不過論文猜測,Oryza 中並非多年生的物種 Oryza glumaepatula,應該比較有可能。 若是推論正確,表示亞洲、非洲以外,南美洲也曾在距今4000年前,獨立馴化過自己的稻。不過由此一亞馬遜的遺址看來,稻只是眾多食物中的一種,出土的植物中,馴化與野生都有,像是瓜瓜(squash,葫蘆、南瓜都屬於這類 )、玉米、棕櫚果(palm fruit)等等。 

短篇 沒有人類,南瓜也許已經絕種

短篇 亞馬遜雨林看似原始,早已深受人為活動影響

短篇 歐洲人到來前,亞馬遜流域曾有發達農業

 

論文推測,亞馬遜稻的馴化,也許與人口增長有關。當地從距今6000年起,人口一路成長到4000年前,有更多的糧食需求。Monte Castelo 遺址算是雨季時會氾濫的溼地區域,在一切都遭到淹沒之際,稻,仍然能繼續提供糧食;或許因為如此,使得當時的人,有動機種出更好的稻。 

人口增長帶動古印第安人開始務農

 

不過,即使美洲有過自己的稻,後來也沒有保留下來;而考古研究,能帶我們重訪失落的世界。

 

新聞稿:

Amazon farmers discovered the secret of domesticating wild rice 4,000 years ago

Science新聞:

Rice so nice it was domesticated thrice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