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邁向世界的偉大航道!從神祕拉匹達紅陶揭開南島祖先的跳島大遷徙之謎  原載於 MATA TAIWAN

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是少數以島嶼為主要居所的人類族群,他們在過去幾千年間憑藉高超的航海技術移民各地,將屬於南島語系的語言,散佈到遍及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廣大海域(註1)。之前 〈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文章中,曾簡介過南島語族的基本認識。

Priests_traveling_across_kealakekua_bay_for_first_contact_rituals-720x340  

 

拉匹達,3 千年前向太平洋遷徙的南島文化

 

由語言與考古學的證據研判,南島語族當年遷徙的路線大致是「從北向南,再各奔東西」,由台灣出發,先抵達菲律賓,接著往南到達印尼島群後,分為東西兩邊,向西路線持續往印度洋方向邁進,向東路線則從東印尼這邊深入太平洋。

 

南島前輩們從東印尼抵達大洋洲的第一站是新幾內亞。新幾內亞與其東方的俾斯麥群島(Bismarck Archipelago)、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以及沒有南島語族居住的澳洲,整體合稱近大洋洲(Near Oceania)。

 

拉匹達文化(Lapita culture)3 千多年前神秘出現在俾斯麥群島,隨後這群至今我們所知仍很有限的拉匹達人,離開近大洋洲,向萬那杜(Vanuatu)等地遷徙,從此踏上遠大洋洲 (Remote Oceania)的領域,衍生出後來居住在玻里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的眾多族群(當然那個時候沒有這些現代的地理概念,這樣講只是為了能對照地圖,便於理解)。

 

圖一  

南島語系的傳播方向與年代。(圖片來源

 

出台灣後,南島的祖先怎麼走?

 

南島族群沿著中國東南、台灣、菲律賓、東印尼、近大洋洲、遠大洋洲的移民路線,航程逐步增加,從中國到台灣 200 公里,從台灣到菲律賓 350 公里,拉匹達文化散播到玻里尼西亞西部將近 1000 公里,玻里尼西亞由西向東約 1500 公里,看似循序漸進,顯得相當合理。

 

不過,近來學者從種種新證據中卻發現,首度踏上遠大洋洲的人類,很可能不是循著這條路線移民,而是更早之前就直接從菲律賓出發,一路向東,抵達屬於密克羅尼西亞北部的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 Islands)(註2)(註3)。馬里亞納群島中以關島(Guam)與塞班島(Saipan)最為出名,一般人未必聽過馬里亞納群島,不過附近的馬里亞納海溝知名度還不錯。

 

從菲律賓航行到馬里亞納群島,乍聽之下十分不可思議,即使沒有海上迷航,這段航程也大約有 2,300 公里,超過從台灣到菲律賓的 6 倍。南島語族的祖先,當年真的能克服這一望無際的天然障礙嗎?

 

聽起來很不可能,但目前包括語言、考古,與遺傳學,有好幾個線索都支持此說。

 

圖二  

目前一些蛛絲馬跡顯示,南島語族在三千多年前,曾分為兩路前進大洋洲。(圖片來源

 

南島遷徙從菲律賓到馬里亞納──語言與考古上的證據

 

語言方面,馬里亞納群島的原住民是查莫洛人(Chamorro),他們使用的傳統語言查莫洛語,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Malayo- Polynesian languages)旗下。最初的原始馬來─玻里尼西亞語(Proto-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大概是 4 千多年前,被向菲律賓遷徙的南島語族給帶出台灣,後來在短短時間內,發展出數目驚人的 1 千多種語言。

 

查莫洛語在南島語系中處在什麼位置?

 

假如查莫洛人源自大洋洲其他地區,他們的語言應該會是比較晚近才分化出來,就跟絕大部分遠大洋洲上,屬於中─東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 (Central–Eastern 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旗下的大洋洲語(Oceanic languages)一樣;然而查莫洛語卻屬於西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Western 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而且被認為是在原始馬來─玻里尼西亞語出現後沒多久,就已經分家出去。最能符合這個條件的前一站,莫過於菲律賓了。

 

考古方面,遺址年代較早的島,也會是人類較先抵達的島。根據近年挖掘發現,馬里亞納群島上最古早的遺址定年結果約為西元前 1500 年,比起俾斯麥群島上,能確認為最老拉匹達文化遺址的西元前 1350 年,還要更早數百年。另外馬里亞納遺址中發現的陶器風格,也與當時菲律賓呂宋島的陶器類似,顯示兩地文化上的潛在連結。由考古的年代與器物可以推論,最初踏上馬里亞納的移民,或許來自稍早於 3500 年前的呂宋(註4)(註5)。

 

圖三

 由許多島嶼組成的馬里亞納群島,至今所有史前遺址,都位於南部幾個較大的島,特別是塞班島、天寧島(Tinian),和關島。(圖片來源

 

南島遷徙從菲律賓到馬里亞納──遺傳學怎麼說?

 

用遺傳學的方法追溯南島語族歷史,目前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在一些較為單純的問題上成效還不錯,例如馬里亞納就是如此。

 

先解釋一下如何用遺傳學追蹤親緣關係。每個人的遺傳物質 DNA,由父母各提供一半,絕大部分存放在細胞裡頭的細胞核;但在細胞中還有許多與能量代謝有關的胞器 ── 粒線體;粒線體中有套獨立的 DNA,只由母親代代相傳給小孩。DNA 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改變,遺傳學家可以藉由比較這些改變,追溯變化發生的順序,推論不同人群之間的關係。

 

比方說,某位女生的粒線體 DNA 在甲位置產生一個改變,之後她的後代都會配備甲改變;之後她的後裔分成各奔東西的兩群人,彼此間不再有情慾交流,A 群人在另一個位置又產生了乙改變,B 群人則出現丙改變,那麼我們看到某個人帶著甲與乙,就可以推論他是 A 群人的後裔,帶著甲與丙的則是 B 群人的後代。

 

遺傳學家為了方便表達,通常把帶著特定變異位置的組合,定義為某個「單倍群(haplogroup)」,每個單倍群旗下又會有陸續衍生的變化,稱作「單倍型(haplotype)」。我們看到兩個人有著不同的單倍群,就可以得知,他們粒線體 DNA 間的親疏關係如何。

 

大洋洲地區的南島語族,粒線體 DNA 的單倍群以 B4 還有 B4 旗下的衍生型為主,其他型號並不多,然而目前查莫洛族群高達 92% 屬於單倍群E(又可以更細分為兩個大單倍群 E1 與 E2),剩下才是 B4 ── 所有地方的南島語族中,包括台灣與菲律賓,單倍群 E 都有一席之地,唯有波里尼西亞完全沒有(註6)(註7)。這個分佈模式支持查莫洛人的祖先來自菲律賓,而非波里尼西亞的論點(註8)。

除了左鎮人,還有哪些古代人們在台灣生活過?

 

有個潛在問題是,在 1800 到 3000 年前這段期間,菲律賓與馬里亞納兩地之間或許仍持續來往,或多或少會影響族群的遺傳組成,因此現在觀察到的單倍群 E,未必來自 3500 年前的菲律賓,也可能是隨後才進入馬里亞納。不過考量到其他大洋洲遷徙路線的年代,以及查莫洛族群具備單倍群 E 的驚人比例,查莫洛人最初的祖先來自 3500 多年前菲律賓的論點,應該不至於翻盤。

 

那查莫洛人的祖先從菲律賓遠航到馬里亞納之後,就沒有繼續前進嗎?或許未必。

 

圖四  

粒線體DNA的單倍群E,旗下衍生出的眾多單倍型,除了查莫洛人以外,遍佈台灣、島嶼東南亞,還有美拉尼西亞各地,甚至連地理上最西邊,馬達加斯加的南島語族都有。單倍群E本身,則是由單倍群M9演變而來。(圖片來源

 

神祕的南島文化拉匹達,真是來自馬里亞納?

 

馬里亞納群島上本來沒有住人,陶器的製造者勢必也是最初的移民者。馬里亞納移民來自菲律賓的證據之一,是兩地相似的陶器,這款陶器叫作「素面紅衣陶 (red slipped pottery)」,還有一些獨特的裝飾與製作特徵。有些學者最近注意到,類似菲律賓與馬里亞納的這種素面紅衣陶特徵,也出現在最早期的拉匹達陶器中(註9)(註10)。

 

一般認為最早發現拉匹達陶器的俾斯麥群島上,雖然早已經住了幾萬年的人,但在拉匹達文化出現之前,本來卻也沒什麼陶器,所以拉匹達那些素面紅衣陶不太可能是本土的新發明,而是外來技術輸入的產物(想想看,畢竟要在欠缺陶器傳統的地方,從無到有創作出有點複雜的紋路與裝飾,機率似乎不大)。

 

也是因為考古學家尋找半天,至今都沒能在本來以為是俾斯麥群島前一站的東印尼,找到類似素面紅衣陶的遺物,才覺得拉匹達陶器的來歷很神秘。如今考量到馬里亞納以後,這種陶器的來歷看起來就有個影子:素面紅衣陶先由菲律賓傳到馬里亞納以後,也許又從馬里亞納被帶到俾斯麥群島。

 

追尋拉匹達陶器的起源,馬里亞納雖然離俾斯麥群島有點遠,仍可能正是尋找了非常久的解答!

 

不過即使真是如此,也不等於拉匹達文化其人其物,全都來自馬里亞納,畢竟拉匹達文化除了陶器以外,還有許多成分在馬里亞納都找不到。

 

圖五  

來自菲律賓北部、馬里亞納群島、俾斯麥群島上,陶器樣本的紋飾母題(decorative motif)比較。有學者主張這種相似性,不太可能是巧合或獨立發明所致。(圖片來源

 

拉匹達文化至今無法確認的多重起源

 

拉匹達文化如何興起是個複雜的問題,由目前證據看來,拉匹達的出現似乎受到數個外界來源,包括東印尼與馬里亞納,以及當地本來居民的影響;眾多文化元素在美拉尼西亞地區碰面、整合,最終衍生出拉匹達文化,成為多數大洋洲南島移民的源頭。

 

假如素面紅衣陶真的在 3 千多年前,從馬里亞納被帶到美拉尼西亞,這是只有技術的傳播,或是也牽涉到人群的遷徙?

 

在遺傳方面,如今查莫洛族群絕大多數粒線體 DNA 屬於單倍群 E,若是當時的陶器技術是與人一起移動,我們應該也能在早期拉匹達文化的所在地,觀察到單倍群 E,而目前的美拉尼西亞地區,像是新幾內亞與俾斯麥群島,的確都有少數的 E 存在。然而問題在於,本來單倍群 E 在島嶼東南亞地區就不罕見,分辨美拉尼西亞的 E 究竟是來自島嶼東南亞,或是 3 千多年前的馬里亞納並不容易。

 

另一個悲劇性的問題是,馬里亞納群島上原本的居民沒太多能撐過殖民時代的荼毒,如今的查莫洛人只是當初一小部分居民的後裔,有多少資訊已經流失,對結果影響多大,都不得而知。除此之外,現代族群的粒線體 DNA 也只能提供片面的遺傳資訊,無法反映整個遺傳史進展的全貌。

 

讓南島語族被遺忘的故事,重見天日

 

儘管仍有太多謎團待解,以樂觀角度思考,以上提到的多數內容,在十餘年前都是未知。

 

南島語族的祖先,在 3500 年前從菲律賓出發,遠征馬里亞納的時候,世界其他地方發生了哪些大事?那時古埃及正要進入新王國時期,古中國剛邁入殷商時代,古希臘的特洛伊戰爭還要再 300 年才會開打。對我們而言,相較於埃及、商,希臘、特洛伊這些古文明的熟悉感,與南島相關的事跡與名詞,顯得遙遠又陌生。

 

感謝各領域的學者,發掘出這些被遺忘的故事,讓南島語族的事跡能重見天日,這些歷史不但讓我們更認識南島,也能更加認識人類。未來,一定有更多南島的點點滴滴,能為我們知曉。

 

2021 年問世的關島古代DNA 研究,支持本文大部分論點:

航向關島:3500年前,2300公里的南島遠航

 

東亞南方、北方,還有台灣的古代DNA──東亞遺傳史(上)

黃河、西遼河、黑龍江流域的古代DNA──東亞遺傳史(下)

台東都蘭,南島語族從台灣出海前的最後一站

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台灣邁向世界的偉大航道!從神祕拉匹達紅陶揭開南島祖先的跳島大遷徙之謎

豬狗不陶?南島拉匹達文化,與大洋洲的第一波接觸

短篇 萬那杜3000年前的拉匹達文化人,提供大洋洲玻里尼西亞人的起源線索

短篇  萬那杜最早拉匹達文化移民,自備香蕉,善用當地林木

短篇 南島刺青客-三千年前大洋洲的刺青工具包

短篇  2700年前的南島刺青工具,鳥骨,還有人骨

航向太平洋的DNA之旅:南島語族與拉匹達關係解密

航向太平洋的DNA之旅:人口劇烈轉換卻仍說著南島語?拉匹達以後的南島語族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參考資料:

1. 從中國東南沿海到太平洋–由考古學新證據看南島語族史前史

2. Hung, H. C., Carson, M. T., Bellwood, P., Campos, F. Z., Piper, P. J., Dizon, E., … & Chi, Z. (2011). The first settlement of Remote Oceania: the Philippines to the Marianas. Antiquity, 85(329), 909-926.

3. Hung, H. C., Carson, M. T., & Bellwood, P. (2012). Earliest settlement in the Marianas—a response. Antiquity, 86(333), 910-914.

4. Bellwood, P. (2011). Holocene population history in the Pacific region as a model for worldwide food producer dispersals. Current Anthropology, 52(S4), S363-S378.

5. Bellwood, P. (2011). The checkered prehistory of rice movement southwards as a domesticated cereal—from the Yangzi to the equator. Rice, 4(3-4), 93-103.

6. Ko, A. M. S., Chen, C. Y., Fu, Q., Delfin, F., Li, M., Chiu, H. L., … & Ko, Y. C. (2014). Early Austronesians: into and out of Taiwa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94(3), 426-436.

7. 除了左鎮人,還有哪些古代人們在台灣生活過?

8. Vilar, M. G., Chan, C. W., Santos, D. R., Lynch, D., Spathis, R., Garruto, R. M., & Lum, J. K. (2013). The origins and genetic distinctiveness of the Chamorros of the Marianas Islands: an mtDNA perspec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 25(1), 116-122.

9. Carson, M. T., Hung, H. C., Summerhayes, G., & Bellwood, P. (2013). The pottery trail from Southeast Asia to remote Oceania. The Journal of Island and Coastal Archaeology, 8(1), 17-36.

10. Carson, M. T. (2014). Defining Early-Period Marianas Settlement. In First Settlement of Remote Oceania (pp. 1-8).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