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似乎不易成為武漢肺炎的溫床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主要藉由呼吸道傳播,過往這類呼吸道傳染病,學校容易成為醞釀疫情的溫床,停課是利大於弊的防疫手段。然而累積證據顯示,武漢肺炎對未成年人的風險不大,停課對防疫的效果似乎有限。

graphic-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ture 選出 2019 年的年度科學人物,其中一位是古人類學家 Yohannes Haile-Selassie,他今年發表惹距今 380 萬年的湖畔南猿。 

YOHANNES HAILE-SELASSIE: Origin seeker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奇妙的發現:少數人沒有感染過 WARS,血液中卻已經存在對抗 WARS 的抗體,而且 16 歲以下的人,比例明顯較高。

Preexisting and de novo humoral immunity to SARS-CoV-2 in humans

2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群體免疫的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應用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之下,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是很常聽到,也常常被誤解的概念。它直接的意思是,族群中有相當比例的人數對傳染病免疫,不會成為傳染源,即使有新的感染者,也會由於無法繼續傳播而中斷,令疫情不會擴大。

64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類有好幾種決定性別的方式,有些魚和智人一樣,也是有 Y染色體的是男生,沒有的是女生。大西洋鯡(Atlantic herring)乍看之下沒有性染色體,不過這個 2020 年的論文發現其實有,只是非常非常非常小,只牽涉 3 個基因!

Reconstruction of the birth of a male sex chromosome present in Atlantic herring

大西洋鯡,迷你Y染色體的誕生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變化不只影響人類,也影響動物的生存。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分析大批東南亞的化石,探討過往的環境狀況。智人似乎很適應森林,卻也是森林的毀滅者 XDDD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megafauna and hominin extinction in Southeast Asia

120854496_3498321740260258_869890042441618207_o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在印度東南方的島—斯里蘭卡,發現骨製箭頭,距今超過 4 萬年,是至今已知在非洲之外,年代最早的弓箭手。

Bows and arrows and complex symbolic displays 48,000 years ago in the South Asian tropics

82072476_3156174314475004_5408899018106462264_n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國青銅時代的戰士們,大多乳糖不耐   原載於泛科學

參戰戰士想像圖,他們大部分應該無法消化乳糖。圖/取自 Slaughter at the bridge: Uncovering a colossal Bronze Age battle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製品是蒙古重要的飲食來源,現在的蒙古有 7 種生產乳製品的動物。不過乳製品在蒙古的發展就要靠考古研究惹。 這個 2020 年的個論文,由蒙古不同時期,多處遺址,共 32 個人的牙結石取樣分析,偵測動物乳蛋白質的蹤影,其中 23 人有偵測到。

Dairy pastoralism sustained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populations for 5,000 years

86872501_2911430508949387_2770769967715450880_o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是COVID-19的重症高風險群?部分需注意干擾素缺陷  原載於泛科學

今年 1 月起震撼世界的 COVID-19(也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一開始在武漢時看似來勢洶洶,非常兇狠。不過現在已經知道,這種疾病對大多數感染者的殺傷力都不是太強,麻煩的是傳播能力強大;假如防疫措施不夠周密,能在不長的時間內感染大量人口,即使重症者的比例不高(即占總人口的比例更低),也將累積不少人數。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土耳其,安那托利亞的加泰土丘,是新石器時代的超大型聚落,最擠時可能達到 8000 人之多。最近一項 25 年的調查計劃結束,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報告惹相關發現。

Bioarchaeology of Neolithic Çatalhöyük reveals fundamental transitions in health, mobility, and lifestyle in early farmers

housecutaway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今 180 到 230 萬年前,非洲南部經歷劇烈的氣候變化,環境變得更加乾燥,生物相也有改變。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在南非洞穴中出土至今已知最古早的直立人,以及同時期的傍人。加上附近遺址的南猿,就是 3 種古人類,處於差不多的時空。

Contemporaneity of Australopithecus, Paranthropus, and early Homo erectus in South Africa

64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檢驗不只陽性或陰性—還有病毒量高低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廣傳全球之下,qRT-PCR 是最主要的檢驗方式。檢驗結果乍看不是陽性,就是陰性。但是有些專家認為不只有陰性陽性這麼單純,還要考慮複製的次數,通常複製愈多次,表示患者體內的病毒含量愈低。

新冠病毒以rPCR檢測病毒RNA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