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西端,平均海拔達到 4500 公尺,周圍連結南亞、中亞,歷史上是文化交流的關鍵地帶,特別是佛教。這個 2024 年的論文探討這兒人群的遺傳變化。大致上,沒有多少變化,不過也有少量南亞、中亞血緣融入。
Ancient genomes revealed the complex human interactions of the ancient western Tibetans
青藏高原的西端,平均海拔達到 4500 公尺,周圍連結南亞、中亞,歷史上是文化交流的關鍵地帶,特別是佛教。這個 2024 年的論文探討這兒人群的遺傳變化。大致上,沒有多少變化,不過也有少量南亞、中亞血緣融入。
Ancient genomes revealed the complex human interactions of the ancient western Tibetans
各式古人類中,丹尼索瓦人與遺傳學牽扯最深。這個 2025 年的論文,試圖用另一種視角測試化石是否為丹丹。大致概念為,Homo 們都大同小異,某些基因調控的不同,會導致外貌特徵的差異。 根據丹丹的基因組,可以揣摩有丹丹特色的基因調控,進而連結有丹丹特色的型態特徵。再拿化石來比對,如果高度符合,便有高機率是丹丹的化石。
Candidate Denisovan fossils identified through gene regulatory phenotyping
說到南美洲的河流,大家都知道亞馬遜河。不過南美洲的北部還有另外一條大河:奧里諾科河(Orinoco)。 這個 2024 年的論文調查奧里諾科河流域,發現河邊岩壁上有連續不斷的大蛇畫像,無疑是古代居民的手筆。
Monumental snake engravings of the Orinoco River
新石器時代的生活,種田以外,畜牧也是重要的一環。這個 2024 年的論文探討歐洲北部,荷蘭最初的養殖動物。
Early animal management in northern Europe: multi-proxy evidence from Swifterbant, the Netherlands
許多不同時間、地點的古代文化出土過鍋子。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分析蒙古出土 2700 年前的鍋子,發現其中裝過氂牛產品,以及多種動物的血液。也許血腸的歷史如此久遠?
不同時代的尼羅河面貌並不相同,這個 2024 年的論文,調查過往一萬多年尼羅河的變化,認真說起來,超過四千年前的尼羅河,應該沒有固定的「主流」。
Shift away from Nile incision at Luxor ~4,000 years ago impacted ancient Egyptian landscapes
2025 年這個 Science 很長的文章介紹義大利的米蘭,古代醫院的考古。愈看愈覺得驚人,不愧是文藝復興的文明先驅。
Thousands buried in 17th century Italian crypt reveal lives of working poor
紐西蘭曾經住著許多不會飛的大型鳥類,其中一群叫作「恐鳥」,可惜幾百年前全部滅團惹。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一款恐鳥的古代基因組。
A nuclear genome assembly of an extinct flightless bird, the little bush moa
非洲中部的採集狩獵族群歷史非常悠久,如今卻改用最近遷徙而來的農夫鄰居的語言。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一些有關音樂的詞彙仍然保存著遠古聯繫。
Deep history of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evolution among Central African hunter-gatherers
考古學研究中定年相當重要。碳同位素定年很常用,但是只能判斷一個範圍。年輪能精準到哪一年,樣本卻十分有限。這個 2024 年的論文結合兩者,重建希臘遺址七千多年前的精準年代。
Absolute dating of the European Neolithic using the 5259 BC rapid 14C excursion
馬是重要的馴化動物,也常常在古代墓葬中犧牲陪葬。考古發現的陪葬馬幾乎都是男牲,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卻報告中世紀的波羅的海地區,有不少女牲陪葬馬,也用外地進口的馬。
這個 2024 年的論文研究鮭魚的寄生蟲,材料來源非常奇妙,是過去四十多年製作的鮭魚罐頭。這類寄生蟲屬於安尼線蟲科(Anisakidae),也就是台灣人比較熟悉的「海獸胃線蟲」。
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報告,青藏高原的遺址出土「細石葉」,最早可能有 6800 年之久,見證源自東亞北方的石器技術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