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演化的過程,史傳奇博士看到 1400 萬種可能性,不過只有一種是正確的」......以上為設計對白。好啦是這個 2019 年的論文,研究者比較惹各種可能性,得到標題那個結論。
Dental evolutionary rat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Neanderthal–modern human divergence
「人類演化的過程,史傳奇博士看到 1400 萬種可能性,不過只有一種是正確的」......以上為設計對白。好啦是這個 2019 年的論文,研究者比較惹各種可能性,得到標題那個結論。
Dental evolutionary rat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Neanderthal–modern human divergence
中亞的阿爾泰山脈,最出名的古人類遺址是丹尼索瓦洞穴,裡頭住過丹尼索瓦人,也有尼安德塔人。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附近另一個 Chagyrskaya 洞穴出土的大批石器,和丹丹洞更早以前的尼尼科技不像,反倒和歐洲東部同一時期的尼尼科技類似,因此可能有由西向東的尼尼移民。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two separate dispersals of Neanderthals into southern Siberia
考古與古人類學,研究的科技不斷進步。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分析出土於蒙古的人類化石,靠著新方法之助,順利釐清他的年代與歸屬。(這個蒙古是北邊俄羅斯,南邊中國,蒙古中國一邊一國的那個蒙古國)
尼尼之所以叫作尼安德塔人,是因為 1856 年時「最早」的尼尼化石,在德國的尼安德谷問世。可是這位尼尼一號其實並非最早問世的尼尼。在此之前,1829年在比利時 Schmerling Caves 出土的 Engis 2 才是真正最早的尼尼化石,另外還有 1848 年在直布羅陀 Forbes' Quarry 出土的 Gibraltar 1。可惜當時沒有人正確意識到這是不同於智人的另一種人類,否則如今我們所知的尼安德塔人,就要改名叫作「許莫林人」或「直布羅陀人」惹。
A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Gibraltar Neanderthals
這個 2019 年的論文發表在 Nature 以後,引發一批人類演化學家一陣劣評,我覺得很有道理。我看完這個研究自己發的新聞稿,覺得講法非常落伍,再看論文覺得,天啊這群人是認真的嗎?她們寫自己論文的同時,有讀過別人的作品,稍微跟上現在的趨勢嗎?
Human origins in a southern African palaeo-wetland and first migrations
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報告,在希臘發現的智人化石,距今超過 21 萬年,是已知非洲以外最早的智人記錄。
Apidima Cave fossils provide earliest evidence of Homo sapiens in Eurasia
不久前古人類學家報告,青藏高原的夏河出土的下顎化石,其實是丹尼索瓦人,這是首度在西伯利亞的丹丹洞以外,見到丹丹的蹤影。這個 2019 年的論文根據夏河丹丹的牙齒型態大膽假設:東亞智人的祖先和丹丹混血,影響惹牙齒的型態。
Rare dental trait provides morphological evidence of archaic introgression in Asian fossil record
又有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組發表!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報告的 2 個樣本相對殘缺,不過仍很有價值,因為它們的年代相當關鍵。兩位住在歐洲的尼尼都距今 12 萬年左右,和 4 萬年前的末代尼尼一脈相傳。
Nuclear DNA from two early Neandertals reveals 80,000 years of genetic continuity in Europe
一度昌盛的尼安德塔人在什麼時候消失?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以外的地方,距今 3.9 萬年以後看起來只剩智人遺址,而沒有尼尼。不過在伊比利南部,尼尼或許還延續惹好幾千年。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卻報告,智人出現在伊比利,進入尼尼最後領域的年代,比本來認為的更早。
An early Aurignacian arrival in southwestern Europe
非洲以外的智人,都配備一絲絲尼安德塔人的血緣,不過不同地方的族群比例卻有差別。一個很有意思的謎團是,尼尼明明一直住在歐亞大陸西方,可是如今東方人的尼尼 DNA 比例卻比西方人更高。這個 2018 年的論文認為,東亞智人族群之所以配備更多尼尼 DNA,是由於與尼尼更多次的情慾流動所致。
Multiple episodes of interbreeding between Neanderthal and modern humans
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報告,在青藏高原海拔 3280 公尺處,捕獲一位丹尼索瓦人。這是西伯利亞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以外,第一次見到丹丹!!!
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Denisovan mandible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西班牙、葡萄牙所屬的伊比利半島,是歐陸距離亞洲最遠的地方,也位於歐洲最南方,比其他地區相對溫暖,這些因素都影響惹人群的遷徙與組成。這個 2019 年的論文深入探討伊比利地區,從冰河時期到新石器時代,採集狩獵族群的遺傳組成,發現和同一時期歐洲其他地方相比,這兒的 DNA 不太一樣,別處已經消失的,伊比利仍保留最多。
Survival of Late Pleistocene Hunter-Gatherer Ancestry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有些事,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不過事情總有個開始。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報告,在南非 Blombos Cave 的一塊石頭上,有人用赭石畫上幾道痕跡。這種事本來不值一提,不過假如是 7.3 萬年前的手筆,那就另當別論惹。
An abstract drawing from the 73,000-year-old levels at Blombos Cave, South Africa
照片是西伯利亞南部,丹尼索瓦洞穴的遠景,也是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塔人,幾萬年前生活的地方(看起來環境還不錯,平常應該有肉有菜)。丹丹洞中一層一層的沉積物,記錄惹古人類的生活。2019 年 2 個論文,各自報告丹丹洞內的定年結果。
智人在非洲誕生後,不只一次離開。這個 2017 年的論文報告,以色列的 Misliya Cave 發現型態上算是智人的化石,定年結果指出距今 18 萬年左右;考量到以色列的地理位置,這是智人在非洲以外最早出沒的蹤跡。
The earliest modern humans outside Africa
智人大約在 4 萬多年前進入歐洲,至少與尼安德塔人共存惹幾千年,然後尼尼全面消失 T_T。隨後幾萬年,歐洲智人在多處岩洞的牆壁上,留下不少美麗的藝術作品,以及神秘難解的抽象符號,展現出明顯的象徵思維。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卻報告,距今 6 萬多年前,智人尚未進入歐洲時,西班牙的洞穴中就已經出現類似的創作;而它們的作者,只能是尼尼。
U-Th dating of carbonate crusts reveals Neandertal origin of Iberian cave art
愈來愈多基因體學的研究,探討族群中哪些基因受到天擇影響,或是涉及什麼遺傳風險。可惜這類研究大部分限於歐洲裔,以及特定的原住民小族群,只占全人類 70 億人口的一部份。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罕見地以日本族群為材料。
via 這裡
過往認為非洲之外,大部分智人的祖先 7 萬年內才離開非洲。最近在非洲之外,卻有不少更早的化石出土。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報告,沙烏地阿拉伯的內夫得(Nefud)沙漠,Al Wusta 遺址距今約 8.5 萬年時,已經出現我們的同類。
Homo sapiens in Arabia by 85,000 years ago
尼安德塔人大約在 4 萬年前消失,只留下許多遺址與化石。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獲得覆蓋率介於 1 到 2.7 的 5 個尼尼基因組,年代介於 3.9 到 4.7 萬年前之間,可謂末代的尼尼。
Reconstructing the genetic history of late Neanderth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