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比 1974 年「露西」重出江湖的 50 年,又更早 50 年,就已經有「南猿」的化石出土。這件劃時代的化石在 1925 年 2 月 7 日,一百年前於 Nature 期刊發表。 論文作者只有一位,南非的金山大學的雷蒙.達特(Raymond Dart)。

‘Taung Child’ fossil offers clues about the evolution of childhood

南猿化石湯恩寶寶,2025一百週年,什麼是南非「人類的搖籃」

1951 年的非洲南猿形象,莫名可愛 ❤️。和所有古生物一樣,南猿的形象也屢經變遷〈The ‘mosaic habitat’ concept in human evolution: past and present

 

最早問世的南猿化石

 

達特是 1893 年出生的澳洲人,後來去英國深造,又到南非工作。可謂大英帝國內循環的產物。他在 1924 年 11 月收到裝有頭骨化石的箱子,兩個月後就在 Nature 發表論文,效率值得讚許。

 

這件化石就是「湯恩幼兒(Taung Child)」,也是第一件南猿化石。 達特定義其為「非洲南猿」,賦予學名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意思是非洲南方的猿(沒有古的意思!)。南猿這個分類,一直沿用到現在。

 

憑藉解剖學專業與洞察力,他捕捉到這件化石的關鍵意義:雙足行走,型態不是人卻接近人,是 Homo 的祖先,意謂人類起源於非洲。

 

當時他估計化石年代約 100 萬年,腦容量 520 cc,去世時 6 歲。後來有更多比較對象與新知識,如今我們知道,湯恩幼兒活在 258 萬年前,腦容量 405 cc,去世時 3.8 歲。

 

達特在 1988 年去世,他能更新某些觀點,有些卻沒機會得知,而我們都在前人的基礎上前進。

人類對自身起源的百年追尋

 

南猿化石湯恩寶寶,2025一百週年,什麼是南非「人類的搖籃」

古人類學家 Dean Falk 在 1984 年與達特的合照。那時達特 91 歲,她 40 歲。時至今日,她也已經年過 80。時代繼續向前~

 

一百年前新化石,對人類演化的衝擊

 

對一百年前的學者來說,湯恩化石型態上有幾點特色,將改變人類演化的認知:

第一,腦袋只比黑猩猩大一點點。

第二,臼齒相對大,犬齒小。

第三,直立行走。

 

更早的達爾文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南猿化石證實爾文是對的。達爾文也認為,人類祖先的大腦、飲食、姿態,是同步改變。如果有哪一項先變,應該也是大腦。

 

人類和祖先相比,有幾項明顯的改變,像是腦子變大,牙齒縮小,以及姿態直立。 湯恩幼兒能代表人類某個階段的祖先,他已經能站起來,腦袋卻沒有等量變大,牙齒的改變正在一半。 因此,和前輩達爾文,以及達特同時代的學者想的不同,大腦其實最晚改變。

 

回顧歷史,一個人每次對一部分,錯一部分,是普遍現象。

 

一定有人會問,怎麼從頭骨判斷直立?主因是枕骨大孔的位置,朝向下方,而不是後方。

 

當然,一件化石,不足以讓所有學者都接受整套新觀點。湯恩寶寶對人類演化的意義,要等待更久才被普遍接受。 一方面,後來出土更多古人類的化石;另一因素是,英國國寶「皮爾當人」終於被證實是假貨。

人類演化研究史上最大造假醜聞-皮爾當人

 

和一百年前相比,研究科學這件事的改變也不小。研究人猿從白男為主,幾乎沒有非洲人,變成現在更多元的組成。

 

回顧湯恩化石的起點,一百年前,至少有一位白女 Josephine Salmons 值得留名。 她是解剖學課的學生,曾經提醒達特老師,注意湯恩採石場的老闆 Edwin Gilbert Izod 家中收藏的頭骨。接著才有後來的事。

她是考古學的先驅,也是劍橋大學第一位女性教授|桃樂絲.加洛德(上)

加洛德的掙扎與偉大:不是不能兼行政,但還是最愛考古研究|桃樂絲.加洛德(下)

 

南猿化石湯恩寶寶,2025一百週年,什麼是南非「人類的搖籃」

Josephine Salmons 是唯一那位女生〈All things bleak and bare beneath a brazen sky: practice and place in the analysis of Australopithecus

 

人類的搖籃

 

為惹紀念一百年,Nature 出現很多篇文章,以及整理大批相關論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挖掘。身處台灣的人,離非洲很遙遠,也沒什麼機會直接接觸古人類學,趁機能得知有趣的知識。

 

非洲的古早人類化石,大部份出土於東非和南非。知名的李奇家族便在東非經營多年。南非的化石數目不如東非,不過還是相當可觀。達特首度報告南猿以後,一百年來,南非的南猿化石大部份出土於另一個地區,Sterkfontein 洞穴系統。

 

Sterkfontein 的石灰岩洞穴綿延 5 公里長,數百萬年前似乎有不少古人類在這一帶生活。第一件南猿化石於 1936 年出土。1947 年,Robert Broom 找到較為完整的化石普萊斯夫人(Mrs. Ples),確認達特的非洲南猿並非孤例。

 

至今這兒累績 800 件古人類化石,來自多個物種。 其中一款叫作「Australopithecus sediba 泉源南猿」,目前只在 Sterkfontein 附近,單一地點 Malapa 遺址發現過。年代為 197 萬年前,也是最晚的南猿;這個時間過後,就沒有已知的南猿。

 

另一款知名化石名為小腳(Little Foot),經歷很多年的挖掘與整理才正式發表。年代為 367 萬年,假如正確的話,就是最資深的南猿之一。小腳屬於什麼物種,有不同意見。一派學者賦予其一個新的名號「Australopithecus prometheus 普羅米修斯南猿」。和泉源南猿一樣,目前也只在這單一地點發現過。

短篇 南非的神秘南猿「小腳」距今367萬年

短篇 泉源南猿咬合力跟人類似,不能吃硬

短篇  200多萬年前非洲南猿媽媽的哺乳

 

Sterkfontein 洞穴及附近的遺址,被統整為南非的世界文化遺產:「人類的搖籃(Cradle of Humankind)」。南猿以外,還出土傍人、直立人的化石,以及石器等人造物。

 

不在人類的搖籃,不過勉強能算是同一地區的升星洞穴(Rising Star),則出土 Homo naledi 納萊迪人,算是非常費解的 Homo 物種。

 

在南非研究的學者,也展現出不同風格。小腳的發現者 Ron Clarke,耗費超過二十年才肯正式發表。泉源南猿與納萊迪人的主導者 Lee Berger,花兩年都嫌太久。

 

數百到幾十萬年前,人類演化的漫長歲月,都埋藏在這面積不算太大的一塊區域,等待一代一代的智人探索。

 

鷹哥觀點: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Taung discovery

Paige Madison 整理:

100 Years of the Southern Ape

Nature 社論:

Out of Africa: celebrating 100 years of human-origins research

Nature 南猿主題蒐集:

100 years of Australopithecus

Nature Africa 專題頁:

The Taung child: Celebrating 100 years

Nature Africa 整理 :

The discovery that Africa is the birthplace of human evolution

Nature Africa「人類的搖籃」介紹:

The cave system that holds the key to our past

 

南猿化石湯恩寶寶,2025一百週年,什麼是南非「人類的搖籃」?

2024紀念露西重出江湖50年,她還有什麼名字?

南猿的祖先是誰?南猿有幾種?

露西的鄰居們:300多萬年前的人種多樣性

380萬年前湖畔南猿,南猿老祖宗的面貌

短篇  瑪麗.李奇的足跡

短篇  瑪麗.李奇的足跡-全新篇章:秋巴卡現身

短篇  不是站起來的熊,是366萬年前的古人類腳印

短篇 住在東非高原的阿法南猿

短篇 318萬年前阿法南猿露西的死因,重重摔在地上?

近親南猿:阿法南猿Lucy的另一種南猿鄰居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