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 25000 年前起,西北非出現一種新的文化風格,上世紀的考古學家,研判他們與歐洲南部有關係,於是將其命名為「Iberomaurusian 文化」,也就是伊比利(歐洲的伊比利)-茅利塔尼亞(非洲的 Mauritania)。不過新的古代 DNA 研究發現,似乎不是這麼回事兒。

Pleistocene North African genomes link Near Eastern and sub-Saharan African human populations

北非 15000 年前摩洛哥 Iberomaurusian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代 DNA 研究至今,對歐洲的了解最多,即使如此,仍有許多有待探索的問題。之前已知,歐洲經歷過來源各異的採集狩獵、中東農夫、草原移民潮;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則鎖定歐洲東部與南部,獲得 2500 到 14000 年前 225 個古代基因組;發現一些更具體,不同祖源間直接情慾交流的跡象。

The genomic history of southeastern Europe

 歐洲東南,採集狩獵、農夫、草原祖源,情慾流動的第一現場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瑤人x脾臟x基因變異:讓真人版水行俠潛水很久的秘密是?     原載於泛科學

住在馬來西亞的巴瑤人。圖/取自 livingnomads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是關切人類演化學的人,也不會常常見到印度,因為印度的古人類學研究實在很少。人類演化史上,中東與東亞的研究都不少,不過印度勢必也有一席之地;若是有人走出非洲,沿著氣候與非洲相近的亞洲南部遷徙的話,印度是必經之路,然而這方面了解十分有限。這個 2017 年的論文,深入調查 Attirampakkam 遺址(簡稱 ATM,當然不會吐錢,倒是內藏比錢更珍貴的寶物),讓我們大大增進對印度人類演化的了解。

Early Middle Palaeolithic culture in India around 385–172 ka reframes Out of Africa models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航向太平洋的DNA之旅:人口劇烈轉換卻仍說著南島語?拉匹達以後的南島語族     原載於泛科學

由語言學與考古學推論,南島語系在大洋洲傳播的路徑與年代。圖/取自〈Ancient DNA and the human settlement of the Pacific: A review.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達曼人(Andamanese)是印度旁邊的安達曼群島上的原住民,目前人數相當稀少;外形上比其他智人族群矮小,被視為廣義的「Negrito」族群;親緣上,當年智人祖先離開非洲以後,許多學者認為安達曼人是第一批與其他人分開,之後就少有遺傳交流的後裔。

Genomic analysis of Andamanes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ancient human migration into Asia and adaptation

Group_of_Andaman_Men_and_Women_in_Costume,_Some_Wearing_Body_Paint_And_with_Bows_and_Arrows,_Catching_Turtles_from_Boat_on_Water   via  這裡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為頭骨改造(artificial cranial deformation),也就是在寶寶的頭形尚未成熟時,以外力改變頭殼的形狀,達到美觀之類的文化目的,在許多古文化出現過,包括 5 世紀時的歐洲。這個 2018 年的論文,以古代 DNA 的分析方法,研究同一地點,有無頭骨改造的遺骸,彼此間遺傳上是否有差異。

Population genomic analysis of elongated skulls reveals extensive female-biased immigration in Early Medieval Bavaria

via 這裡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擁有發達的大腦(就算是很笨的人,大腦跟章魚比也算很發達惹,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大腦是裝在腦袋裡的,腦殼形狀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北非距今 30 萬年的智人,臉部特徵和我們差異不大,表示智人的臉至少在那時已經出現;然而,他們腦袋形狀和我們卻不同,我們頭殼圓,他們頭殼長(如圖示,左長、右圓)。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human brain shape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個有些悲傷的真實故事。故事主角是一種蝴蝶-艾地堇蛺蝶,英文名 Edith's checkerspot,學名 Euphydryas editha,反正長得就是圖片那樣,之後簡稱「蝴蝶」。這種蝴蝶的一個族群,長期住在美國西部的內華達州,依靠一種車前科(Plantaginaceae)的植物 Collinsia parviflora 維生,一年繁衍一代。

Lethal trap created by adaptive evolutionary response to an exotic resource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新石器時代,是由後世定義的史前人類生活方式,新石器轉型,指的是轉變為新石器式的生活(生活在當下的古人當然不知道自己活在哪個時代)。然而歐亞大陸上的「新石器時代」至少有兩種差異不小的典型。

Exploring the emergence of an ‘Aquatic’ Neolithic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of early hunter-gatherer pottery from Sakhalin Island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 1892 年的 5 月 5 日,英國有位女生 Dorothy Garrod 誕生,她的爸爸是醫學家 Archibald Garrod 爵士。女生長大後,成為了不起的考古學家,其中一項事跡,是首度在歐洲以外,發現尼安德塔人化石。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七年蟬與十三年蟬,都是週期蟬(periodical cicadas)。週期蟬是一個屬,屬名 Magicicada,旗下有許多物種,而十七年蟬、十三年蟬,都不只是一種蟬,而是各有很多種。 週期蟬的壽命很長,通通住在北美洲東部,出生後在地下默默生活,17 年後才成熟,到地面生寶寶,然後死去;如此循環的,都被稱作十七年蟬,而十三年蟬狀況一樣,只是週期是 13 年。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果蠅基因兩性互相傷害?一個基因不夠,那就複製一個!   原載於泛科學

現代形象的可愛版阿波羅與阿特米絲……來互相傷害啊!圖/取自 deviantart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