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代DNA 的研究,東亞相對比較慢,最近幾年也步上軌道。這個 2025 年的論文報告,雲南大批樣本中存在兩款以前不知道的祖源,和青藏高原以及東南亞大陸有所關聯。

Prehistoric genomes from Yunnan reveal ancestry related to Tibetans and Austroasiatic speakers

雲南人的古代DNA,影響遍及青藏高原到東南亞

滇文化很多奇妙的 via 這裡

 

東亞遠古血脈「興義老祖」

 

雲南面積不小,這回從雲南各地遺址總共取得 147 個古代基因組。最早為 7100 年前,其餘介於數百到 5500 年之間。

 

7100 年前的樣本,出土於雲南中部通海的興義(Xingxi)。這兒較晚的地層也有人類活動的記錄,但是更晚 1500 年左右。 這位「Xingxi_EN」雖然只是一個人,卻帶來不成比例的線索。為求簡便,本文後面就稱呼他為「興義老祖」。

 

他的血緣更偏東亞人,但是和其他東亞人分家似乎很早。親緣關係的位置上,華北的「田園洞人」、東南亞大陸的「和平文化人」、雲南的興義老祖,能各自代表一支獨立血脈。

 

田園洞人活在約 4 萬年前,那時候整個歐亞大陸東部也沒幾個智人。不過和平文化人的代表 La368 活在 8000 年前,以及這回 7100 年前的興義老祖,都未滿一萬年。

 

雲南人的古代DNA,影響遍及青藏高原到東南亞

 

有個觀點是,華南到東南亞大陸氣候相對溫暖,在冰河時期等不宜人居的時期依然可以生活,而華北等地不適合。這或許能部分解釋,分家數萬年的古早血脈,在東亞南方,可以持續獨立傳承到一萬年內,

 

之前一項發現是,東亞大部分居民,在 1.9 萬年前之際已經分家為南北兩個遺傳族群,後來又逐漸合體。興義老祖沒有偏向哪一邊,表示他的祖先分家更早於 1.9 萬年,也許達到田園洞人的 4 萬年之久。

 

情慾流動到廣西和青藏高原

 

現有樣本中,配備興義老祖 100% 血緣的只有雲南那一位,不過這款血脈在附近也可以見到。 例如廣西 1.1 萬年前的隆林人,估計有 48.8 到 71.5% 的興義老祖血緣,其餘則是東亞南方。這支血脈後來持續在廣西流傳,不過後世的比例低得多。

廣西遺傳史,失落的上古血脈

 

雲南的鄰居青藏高原,也存在興義老祖血脈的深遠影響。之前分析得知,較早的青藏高原居民配備一部分分家很久的血脈,來歷不明。這回確認,大致上就等同於興義老祖!

 

之前懷疑,在青藏高原的人群中普遍存在,源自丹尼索瓦人的 EPAS1 基因版本,是不是繼承那支自古早血脈。這回的興義老祖本人並沒有,但是不清楚,他的同族人有沒有。

 

以上講惹這麼多,大概佔論文一半的篇幅,其實只有一個新樣本而已。樣本的重要性、代表性,常常不單純是看數量。

青藏高原人群,不是青稞農耕團移民後裔

適應青藏高原缺氧,源自丹尼索瓦人的EPAS1

青藏高原西端阿里地區,文化十字路口,本地DNA高度傳承

 

雲南人的古代DNA,影響遍及青藏高原到東南亞

 

雲南特色「滇池血脈」

 

雲南中部同一個地點,比興義老祖更晚的居民,血緣可謂完全不一樣。雲南最知名的大城市昆明,也算是這附近。

 

這一帶介於 1500 到 5500 年前,連貫新石器晚期、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有個簡便的稱呼概括:滇文化(Dian)。分布於雲南的大湖「滇池」附近,製作過許多精美的青銅器。

 

 前述提到,1.9 萬年前之際,東亞的人群分歧為北方、南方兩大血脈。但是滇池居民的主要血緣,和兩者皆不同,也有別於當地更早的興義老祖。早於 1.9 萬年便與其他人分家的這群人,姑且稱之為「滇池血脈」,在數千年的期間,一直是雲南中部的主體。

 

考古調查指出,當地大概在 4900 年前開始經營農業。興義老祖所屬的人群無疑和農業沒有關係。 遺傳方面,滇池血脈至少 5500 年前已經存在,比農業出現更早數百年,後來又延續數千年。

 

目前看似合理的解釋是,滇池血脈所屬的人群,先抵達該地區,後來小米等農作物傳入後,才改變生產方式。也就是說,雲南中部滇池的農業,並非由外地的移民潮傳入。 這和青藏高原最早的農業,狀況好像類似?

青藏高原西端3500年前最早的大麥!可是算「青稞」嗎?

短篇  青藏高原東部,4000多年前進口小米

 

雲南人的古代DNA,影響遍及青藏高原到東南亞

 

東亞北方,東亞南方血緣,向雲南的情慾流動

 

雲南面積很大,不同地方狀況不一樣。雲南東部的南盤江(Nanpan River) 平原,算是珠江上游源頭之一。這兒 3400 年前,大陰洞(Dayindong)的 2 個樣本,明顯配備更多「東亞南方」血緣。 由此可知,至少在 3500 年前,雲南東部存在東亞南方血緣,有別於同時期中部的滇池血脈。

 

而雲南西部,金沙江沿線的遺址,血緣又太一樣。這一帶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脈就在這邊),雖然交通不是多方便,人類還是能由藏彝走廊(Tibetan-Yi Corridor)穿越。

 

這一帶 1700 到 3800 年前的樣本,和雲南其他地區明顯有別。他們缺乏興義老祖的血緣,也不以滇池血脈為主,而是「東亞北方」血緣為主。

 

好像可以腦補一下,這幾支血脈的遷徙路線。大家有興趣請自行試試,我現在腦力有點過載。

 

雲南人的古代DNA,影響遍及青藏高原到東南亞

 

滇池血脈與南亞語族

 

這回另一大突破關乎「南亞語族」。和南島、漢藏並列,還有個「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 languages)」。雖然名字叫作南亞,這群語言的使用者主要位於東南亞大陸。最有名大概是越南語。

 

新石器時代過後,東南亞大陸的居民,血緣很高比例似乎能追溯到其北邊。加上這回的資訊,遺傳上可以視為兩個有別的源頭:滇池血脈、東亞南方。 目前所知最古早的「東亞南方」血緣超過一萬年,位於福建的奇和洞。台灣人熟悉的南島移民潮,便以這支血脈為主。

 

之前不知道滇池血脈,所以無從比對起。這回重新分析,發現東南亞大陸 2000 到 4000 年前的樣本,其實大部分更親近滇池血脈,而非東亞南方血緣。

 

最簡單的解釋是,後世南亞語族的主要血緣,可以追溯到嶺南及雲南中部一帶的人群,沿著紅河遷徙,進入東南亞大陸。實際狀況當然不會這麼簡單! 至於雲南西部,目前證據看來,不太像南亞語最初的發源地。

和平文化,繩文人,東南亞古代DNA,不斷南向的人們

東亞南方、北方,還有台灣的古代DNA──東亞遺傳史(上)

黃河、西遼河、黑龍江流域的古代DNA──東亞遺傳史(下)

 

雲南人的古代DNA,影響遍及青藏高原到東南亞

 

認識東亞遺傳史,不能忽視雲南

 

雲南到東南亞的人類,民族、文化、語言、血緣都相當複雜。硬是要看出趨勢,大概是:漢藏語族的東亞北方血緣比較多,南亞語族的滇池血脈比較多。

 

至少在青銅時代,東亞北方和滇池血脈,兩款血脈共存於雲南,呈現明顯的地域差異。不過現今幾乎所有人群,都同時配備兩款血緣,想來是後世情慾流動所致。

 

這個論文資訊龐大,卻算是寫的清晰,不簡單。我覺得學到好多知識~

雲南人的古代DNA,影響遍及青藏高原到東南亞

雲南的馬鹿洞人,DNA是標準智人

雲南懸棺的親戚,泰國木棺的古代DNA線索

 

新聞稿:

Ancient genomes shed light on human prehistory in East Asia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