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身處什麼地方,活在哪個年代,飲食都相當重要。歐洲人抵達美洲時,印加帝國的安地斯山區,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周圍住著非常大量的人口(現在是玻利維亞和秘魯)。這個 2021 年的論文探討此處居民的飲食,不過年代更早於印加帝國。最有趣的是,這兒有豐富的水產,但是他們不太吃。

Quinoa, potatoes, and llamas fueled emergent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Lake Titicaca Basin of the Andes

01

via 草泥馬的二三事

 

的的喀喀湖的海拔超過 3800 公尺,面積 8300 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 19 名,是個很高的大湖。這個論文調查的遺址們,地點位於大湖南方的塔拉科半島(Taraco),現在屬於玻利維亞的疆域。

 

樣本年代介於公元前 1400 年到 1100 年,也就是距今約 900 到 3400 年前。公元 500 到 1100 年歸為蒂亞瓦納科文化(Tiwanaku),這段時期當地人口增加,大幅發展,某方面可謂後世印加帝國的前身。當時也出現大尺度的羊駝牧業。

 

01

 

由考古紀錄看來,當地存在許多食物來源。動物類像是,湖泊中屬於卵生鱂魚(killifish)的多款 Orestias 魚類,以及幾款鯰魚,都超過 20 公分,比鄉民短一點。 養殖的馴化動物草泥馬,主要是大羊駝(Lama glama)。

 

植物類包含大量的馴化植物,像是穀物藜麥(quinoa),塊莖類馬鈴薯、酢漿薯(oca,學名 Oxalis tuberosa Molina),還有多用途的玉米。

 

論文分析 32 位古人、16 位草泥馬遺骸中的穩定同位素,探討他們的飲食組成。有趣的是,遺址們都位於湖邊,考古也出土不少魚類,但是這回分析的樣本們都不太吃魚。

 

草泥馬主要吃 C3 植物,在那個脈絡大概主要是藜麥、塊莖。人類和草泥馬一樣,飲食也是 C3 植物為主,再加上一些吃 C3 植物的動物。

 

02

印加時期的黃金草泥馬 via 這裡

 

玉米是 C4 植物,可以判斷這回分析的樣本中,沒有人或草泥馬的飲食以玉米為主。要等到蒂亞瓦納科時期,才有部分的人吃進較多玉米。

 

中美洲、南美洲在一千多年前,已經有很多地方以玉米為主食,不只是馬雅人而已。玉米除惹當糧食以外,另一重要的用途是發酵釀酒,例如瓦里文化,玉米發酵的奇恰(Chicha)便非常出名。 然而,山上的文化顯然大為不同。他們可能也會喝奇恰,卻顯然沒有某些地方那麼狂熱。

 

馬鈴薯大家都很熟。藜麥,如今在台灣大概被當作是健康食品,補充營養的少見穀物。不過藜麥相當適應高海拔,是安地斯古代十分重要的食物。

 

歸納起來大概是,的的喀喀湖南部住在高山湖邊的居民,有大量水產資源卻吃不多,從三千多年前起,便長期仰賴藜麥、馬鈴薯、草泥馬,直到一千多年前才加入一點玉米。

 

短篇 6000年前秘魯海邊,有人靠海吃海,鄰居卻專吃玉米

馬雅人的祖先,帶著玉米從南方來?

中美洲2300年前玉米,來自南美洲情慾流動

短篇  馬雅人的玉米依賴史

短篇  的的喀喀湖畔居民有魚和玉米,但是不太吃,主食馬鈴薯,藜麥,再來一點草泥馬

誰在馬丘比丘終老?來自印加帝國各地,還有遙遠的亞馬遜

科羅拉多高原居民,為什麼定居下來種玉米?

 

新聞: 

The superfoods that fueled ancient Andeans through 2,500 years of turmoil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