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起源於中美洲,美洲居民耗費數千年培育,玉米也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像玉米大神之類的。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玉米從中美洲傳到南美洲以後,某個時刻又回傳中美洲,或許也促進玉米的普及,讓玉米成為馬雅人的重要糧食。
Archaeological Central American maize genomes suggest ancient gene flow from South America
via 這裡
玉米最早被馴化,發生在 9000 年前的中美洲,但是過程並不直接。玉米尚未馴化完成之前,7000 多年前就傳播到南美洲,接著在不同地方各自培育出完全體。
這個論文的取樣地點在中美洲,宏都拉斯的 El Gigante 遺址。此處最早 11000 年前就有人跡,歷來居民利用過多種植物,像是黃酸棗(hog plum,學名 Spondias)、釋迦(custard apple,學名 Annona)、菜豆(學名 Phaseolus)、南瓜等等。
這兒出土的玉米的年代,最早距今 4020 到 4340 年前,接下來一段時間沒見到;距今 1820 到 2350 年前又大量出土玉米,還有菜豆、南瓜。
遺址總共出土超過 1 萬件玉米各部位的樣本,比較晚的玉米體型比較大,可能是人為培育的結果。較早的玉米,可惜無法取得 DNA,不過年代較晚,1900 到 2300 年前的 3 件樣本,成功拼湊出基因組。
之前的研究將玉米分為 5 大群。北美洲、中美洲比較接近;安地斯、亞馬遜比較接近;各處都有,主要分佈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泛美」品系介於其間。野生親戚(parviglumis)和北美、中美洲玉米最相近。
馴化玉米和野生親戚相比,有許多基因的變異。宏都拉斯 2000 多年前的玉米,關鍵基因看起來都是馴化版,應該是已經完全馴化的玉米。它遺傳上最接近「泛美」,不過也有些遺傳變異,與南美洲安地斯的品系共享。
論文認為可能的狀況是,比 2300 年前更早的某個時候,有人將南美洲已經馴化完全的品系,又引進中美洲配種,培育出馴化更完全(增加和野生親戚,生殖隔離的程度),甚至是產量更佳的玉米。
論文猜測這件事或許發生在,距今 4700 年或更早以前,因為之前研究發現中美洲在這個時刻以後,飲食中玉米所占比例大幅增加。不過此一假說仍需更多證據。
另一點有趣的是,不同品系的玉米,基因組大小不一。大致趨勢是,距離中美洲馴化中心愈遠的,基因組愈小(野生近親的基因組,比馴化玉米更大)、染色體異質性愈低(類似遺傳多樣性愈小)、遺傳負荷(load)愈高。
有些南美洲北部的泛美品系,距離馴化中心有點遠,照理說基因組應該比較小,它們的基因組卻非常大。論文推論,也許和它們祖先經歷過的情慾交流有關。
短篇 的的喀喀湖畔居民有魚和玉米,但是不太吃,主食馬鈴薯,藜麥,再來一點草泥馬
新聞稿:
新聞稿:
Ancient DNA continues to rewrite corn's 9,000-year society-shaping history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