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非常重要,不同生物有不同的食物取向。有些動物像是人類,能吃的食物很廣,有些如熊貓、無尾熊則很侷限。這個 2019 年的論文,探討 2 種果蠅吃糖的能力,其中一種果蠅,除惹實驗室以外,只住在東非外海的塞席爾群島,因此名喚「塞席爾果蠅(Drosophila sechellia)」,很普通的糖,對它們竟然是毒藥!

Natural variation in sugar tolerance associates with changes in signaling and mitochondrial ribosome biogenesis

via  這裡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安德塔人吃什麼,是尼尼研究重要的問題。可以肯定尼尼會吃很多肉肉,又以吃植物的大型動物為主。然而這個 2019 年的論文認為,跑很快的小動物-兔子,也是某些尼尼飲食的一環。 

New evidence of broader diets for archaic Homo populations in the northwestern Mediterranean

via 這裡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琴伊札(Chichén Itzá)位於猶加敦半島北部,是最知名的馬雅遺址之一,面積 300 公頃,當年人口或許達到 5 萬人,是馬雅世界的一方之霸。這個 2019 年的論文藉由分析穩定同位素,探討當地祭祀井中犧牲者的來歷。

Place of origin of the sacrificial victims in the sacred Cenote, Chichén Itzá, Mexico  

12364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久前古人類學家報告,青藏高原的夏河出土的下顎化石,其實是丹尼索瓦人,這是首度在西伯利亞的丹丹洞以外,見到丹丹的蹤影。這個 2019 年的論文根據夏河丹丹的牙齒型態大膽假設:東亞智人的祖先和丹丹混血,影響惹牙齒的型態。

Rare dental trait provides morphological evidence of archaic introgression in Asian fossil record

64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利士人(Philistines)是希伯來聖經中的重要反派,參孫(光頭後反而變廢的悲情角色)與大衛等人的強力對手。歷史上,非利士人真有其人,不過了解相當有限,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報告惹有關他們的 DNA 研究。

Ancient DNA sheds light on the genetic origins of early Iron Age Philistines

66071185_2416088725150237_1232351624756723712_n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元 1095 年開始,歐洲的基督教勢力,向中東伊斯蘭勢力發動一系列十字軍運動,一度建立惹幾個小王國,後來被穆斯林全面擊敗。當時東征的歐洲大軍人數不少,有在中東留下 DNA 影響嗎?

A Transient Pulse of Genetic Admixture from the Crusaders in the Near East Identified from Ancient Genome Sequences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過 1000 公斤的大型動物(megaherbivore),像是河馬、長頸鹿、大象、犀牛,以非洲最為豐富;然而,過去幾百萬年來卻有不少動物滅團。有學者認為非洲動物的滅絕,與古早人類的演化息息相關,這個 2018 年的論文反駁此一論點。

Plio-Pleistocene decline of African megaherbivores: No evidence for ancient hominin impacts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博士要避免的六件事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Buddini Karawdeniya 在羅德島大學的化學系就讀博士,奮鬥 6 年後畢業,目前在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回顧博士生涯,她自覺犯下許多錯誤,於是將經驗寫成文章分享,提供正在就讀博士,或是預計進入研究所的同學們參考。《讀研究所不要做的事(What not to do in graduate school)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媒體 Nature 網站有個「Nature Education」欄位,裡頭有很多領域的教育性質文章,其中一個領域是生物人類學「Biological Anthropology」,下頭有 4 個項目: 「Human Fossil Record」、「Paleontology and Primate Evolution」、「The Living Primates」、「Scientific Underpinnings」,每一項目裡都有一系列文章,對於這些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閱讀學習。

64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早人類前進世界的過程中,面對各種挑戰,不斷遭受考驗,所幸有時候有 DNA 的幫忙。這個 2018 年的論文用安地斯地區的古代基因組,研究族群歷史及遺傳適應。結果看來至少牽涉到缺氧、心肌、馬鈴薯、澱粉、天花、免疫。

The genetic prehistory of the Andean highlands 7000 years BP though European contact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匱乏才是塑造人類的動力——《進擊的智人》書評 原載於泛科學 

進擊的智人_立體書封

有「中國特色」的人類大歷史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詩作於 1609 年,詩人是大英帝國的約翰.當恩(John Donne)。本詩是佩脫拉克式十四行詩,原本名字叫作神聖十四行詩十號(Holy Sonnet X),不過太沒特色,一般提到時會以開頭第一句作為詩名「死神莫驕狂(Death be not proud)」。這是一個很狂的詩。既然是超譯,押韻就顧不到惹。

Donne-people-image  

via 這裡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 Science 推出一個 review,主題是美洲古早移民,討論人類由亞洲移民到美洲,以及在美洲分散各處的的過程。這個 2019 年的論文資訊濃度超高,對這段歷史不清楚的就吃這一包,不消化也沒關係,超多參考資料,對哪裡有興趣都可以按圖索驥。由於濃度太高,通通還原的話,恐怕一本書都不夠用,所以我就隨便寫幾點,超譯一下(毆飛)。

Late Pleistocene exploration and settlement of the Americas by modern humans

MAGA 

文章標籤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