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算是歐洲的東北部,芬蘭的對岸,西伯利亞的西邊。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取得青銅時代到中世紀的古代基因組,調查愛沙尼亞族群的遺傳改變。

The Arrival of Siberian Ancestry Connecting the Eastern Baltic to Uralic Speakers further East

 

研究者嘗試的 56 位古愛沙尼亞人中,有 41 位成功取得粒線體 DNA,當中又有 33 位順利獲得基因組。最早的是青銅時代,介於 2400 到 3200 年前之間,最晚的是中世紀,介於 13 到 16 世紀。

 

 

之前研究發現,同樣位於波羅地海東側,愛沙尼亞的鄰居拉脫維亞,大概在 7000 年前,由採集狩獵的中石器時代,轉型為有農業的新石器時代,與中東農夫移民無關,是直接在技術方面產業轉型。

 

不過之後約 5000 年前,從新石器晚期到青銅時代,拉脫維亞族群中則有不少 DNA 能追溯到草原的移民,遺傳上和歐洲東部 Corded Ware 文化的人非常相似。

 

 

這回的愛沙尼亞,與鄰居拉脫維亞狀況類似,青銅時代的族群都可以視為 3 種祖源的合體:最早的採集狩獵族群、以 Yamnaya 為代表的草原祖源、新石器中晚期的歐洲農夫族群。

 

 

不過,愛沙尼亞在青銅時代過後,鐵器時代開始,多出一款「東方」祖源,儘管每個人配備的比例都是個位數,不過確實存在。 比較可知,來自東方的情慾流動,與現在西伯利亞的漁獵小族群「恩加納桑人(Nganasan)」 最接近,能作為「西伯利亞祖源」的代表。

 

 

最近另一個論文,調查北歐北方,也是愛沙尼亞北方的科拉半島,發現 3500 年前的人,配備 42.3 到 58.2% 的西伯利亞 DNA,進一步分析,這款祖源約為 4000 年前抵達。

中亞草原和北亞冰原,DNA在東西方流動

烏拉語系,芬蘭,西伯利亞的情慾流動

愛沙尼亞遺傳史,鐵器時代後東來的西伯利亞DNA

北歐採集狩獵族群,遺傳來自兩個源頭

歐洲東緣的農業新石器轉型,與中東農夫移民潮無關

DNA溯源歐洲農業 (下):另一種轉型適應之道

波羅的海尋根記:基因分析揭露萬年遺傳史

 

如今知道,比較南邊的愛沙尼亞,從鐵器時代,距今 2800 年前開始,也受到西伯利亞祖源的影響。論文指出,源自東方的情慾流動輾轉抵達的年代,和烏拉語出現的時刻差不多,之間多半有關係。

 

另一點有趣的是,上次創造基因改造人的賀建奎,目標是山寨 CCR5 基因,能抵抗愛滋病毒感染,少掉 25 bp 的天然變異。這回發現,此一遺傳變異,在青銅時代的 Corded Ware 文化人首度見到,歷史悠久;而如今的愛沙尼亞族群,仍有 14.8% 配備。

為何基因改造人類很母湯?實驗設計還不如研究生——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上)

中國基因改造人,為什麼科學家應該堅決反對?

 

新聞稿:

Ancient DNA suggests that some Northern Europeans got their languages from Siberia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