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2022 年的論文報告,以色列發現超過 80 萬年前古早人有用火。有趣的是,遺址缺乏有火的跡象。

Hidden signatures of early fire at Evron Quarry (1.0 to 0.8 Mya)

287458954_5303575853068162_4565253115192390199_n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墨西哥的 Non-Grid 4 遺址至今出土 180 位犧牲者,多數人只剩下被砍下來的頭。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大部分犧牲者都是外地來的移民,不過意義不明。

Migration, violence, and the “other”: A biogeochemical approach to identity-based violence in the Epiclassic Basin of Mexico

teo_1280p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亞,現在的哈薩克南部一帶,歷史上曾經是絲路貿易發大財的重點地區,傳統認為此一區域 13 世紀初被蒙古人入侵後,受到打擊太大,一蹶不振。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卻主張,此地在成吉思汗涉足時,已經經過數百年的缺水;灌溉用水短缺,才是當地再起不能的關鍵。

A hydromorphic reevaluation of the forgotten river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肯亞的古人類學家卡摩亞.奇繆(Kamoya Kimeu)在 2022 年 7 月 21 日去世。他是理查.李奇的重要夥伴,兩人同年去世,不過奇繆年紀多 6 歲,他在 1938 年出生,享年 84 歲。他最重要的發現是直立人化石「圖爾卡納男孩」。

Kamoya Kimeu

0009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 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奬】復現尼安德塔人消逝的 DNA,也映襯我們何以為人  原載於泛科學

人對自身歷史的好奇歷久彌新。最近十年古代 DNA 研究大行其道,光是發表於 Cell、Nature、Science 的論文就多到要辛苦讀完,加上其他期刊更是眼花撩亂。「古代遺傳學」的衝擊毋庸置疑,開創者帕波(Svante Pääbo)足以名列歷史偉人;然而,得知 2022 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由他一人獨得 ,還是令人吃驚——諾貝爾獎竟然會頒給人類演化學家?

0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大西洋側的東南部,自己是個小國,鄰居則是兩個大國:北邊是巴西,西邊南邊是阿根廷。這個 2022 年的論文首度報告烏拉圭的古代基因組,除惹推論古早人的移民路線,也能探索當地古代與現代原住民的連結。

The genomic prehistory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Uruguay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用恐龍當主角,失落的世界有什麼可觀?──《昨日世界》  原本在 OKAPI

007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查克穆(chacmool)是中部美洲文化圈,9  世紀誕生的一款雕像形象(圖片右上)。最早在馬雅城邦—奇琴伊札出現,另外與其關係密切的土拉也能見到。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報告,哥斯大黎加更晚 200 年也出現查克穆。這些發現指出,中美洲距離遙遠的文化交流。

Chacmools in Costa Rica: long-distance interaction between lower Central America and Mesoamerica, c. AD 1000

131939901_3690742681018162_2907328562910218870_o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源自北歐的維京人,在北大西洋曾經一路向西,殖民冰島、格陵蘭,最終抵達北美洲,但是確切的年代不清楚。 這個 2021 年的論文報告,剛好一千年前,公元 1021 年紐芬蘭有 3 棵樹被金屬工具砍下,顯然是維京人伐伐伐伐伐木工。得知如此清楚的年份,必需歸功於宇宙射線的突擊。

Evidence for European presence in the Americas in AD 1021

sun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今 4300 到 5000 多年前,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盛極一時,尤其水利系統十分發達。然而良渚文化崩潰後很久,約一千年左右的時光,附近都沒有再建立類似的發達文化。這個 2021 年的論文根據地質紀錄,探討長江三角洲一帶的降雨狀況,推論良渚文化始於乾燥時期的治水,結束和極端潮濕氣候有關。

Collapse of the Liangzhu and other Neolithic cultures in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0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非外海的維德角島群,直到公元 1460 年成為葡萄牙殖民地後才有人類居住。這個 2021 年的論文調查瘧疾在維德角造成的遺傳影響,結果非常驚人,抵抗瘧疾的基因版本,存在感非常迅速地增加;而且單一染色體上的基因,竟然可以影響整個基因組!?

Rapid adaptation to malaria facilitated by admixture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of Cabo Verde

1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 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原載於泛科學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是新的開始,2022 年也不例外。今年「第 32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一共頒發 10 個獎項,藝術史獎 2 位學者的得獎理由是: 「以跨領域手法研究古代馬雅陶器畫面的儀式性浣腸(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itual Enema Scenes on Ancient Maya Pottery)」。

00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在新石器時代的移民引進小米、稻米,使台灣邁入農業時代,後來的南島遷徙,農作物應該也被帶著走。這個 2022 年的論文分析台北、台中的 3 處遺址,判斷最早的稻米約為 4800 年前,推論這可能就是稻、小米最初進入台灣的年代。

Early Austronesians Cultivated Rice and Millet Together: Tracing Taiwan’s First Neolithic Crops

台灣最早的稻與小米,4800年前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