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棕熊(Ursus arctos)存活到現在,出沒範圍比古時候小很多。這個 2024 年的論文分析古代DNA,認為不同地區棕熊滅團的時候,也一起損失 DNA 多樣性。

The origin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Holarctic brown bear populations inferred from genomes of past and present populations

日本古代和現代棕熊是同一群,歐洲是不同熊?

via 這裡

 

我覺得有些推測有些微妙,不用太認真。最不友善的是,地圖為什麼要搞成那樣畫法!就算走北極中心視角,觀感也太奇怪惹。

 

這個論文新取得 2 個古代基因組,一個位於日本,距今 3.2 萬年,另一個西伯利亞東部,超過碳同位素定年的上限 5 萬年。 再加上以前發表的樣本,總共有 7 個來自曾經有,現在已經沒有棕熊的地點。愛爾蘭 5 個、日本的本州 1 個、加拿大的魁北克 1 個。

 

日本古代和現代棕熊是同一群,歐洲是不同熊?

 

這個論文深入探討的問題是,不同時期之間同類的延續性。同一地點,古代熊和現代熊是同樣的熊嗎?

 

魁北克 1.1 萬年前的棕熊,遺傳上最接近現今北美洲的同類。可以推論北美洲的棕熊,古時候出沒範圍比現在更廣。 歐洲和愛爾蘭的棕熊,狀況複雜一點。

 

愛爾蘭、奧地利、西伯利亞南部的丹丹洞(就是丹尼索瓦人那個地點)超過一萬年前的樣本,遺傳都更接近喜馬拉雅的棕熊。 愛爾蘭未滿一萬年的棕熊,則更接近歐洲東部的同類。反正歐洲棕熊的前後輩,遺傳不太一樣。

 

日本古代和現代棕熊是同一群,歐洲是不同熊?

 

依照歐洲古今棕熊的分析,論文提出一個假說。根據氮穩定同位素,歐洲較早的棕熊吃肉比較多,較晚的比較少。有個說法是,這反映出棕熊對環境變化的適應。

 

論文卻猜測,遺傳比對看來,較晚和較早的棕熊其實不一樣,所以後來的棕熊少吃肉肉,或許不是同一族群先後的飲食改變,而是吃肉多的棕熊滅團,剩下吃肉少的棕熊留下。

 

不是說不可能,不過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支持。而且以棕熊的狀況來說......我是不會提出這種假設啦 XDDD

 

另一點論文認真討論的,是日本。3.2 萬年前的本州棕熊,與北海道棕熊沒什麼差異;因此論文認為,本州、北海道的同類屬於同一個遺傳族群,古今之間有延續性。

 

同一位作者之前根據粒線體的差異,判斷遷徙進入日本的棕熊不只一波,卻在這個論文推翻之前的觀點。然而,如果我的理解無誤,前一個論文的說法,和新發現好像沒有相斥。

棕熊移民日本本州島,至少有過兩波

 

前一個論文的主要觀點是,更早的日本棕熊和這位 3.2 萬年的同類,祖先分批來到日本。這個論文則發現,3.2 萬年前的本州棕熊,和現今的北海道棕熊一家親。兩件事根本不一樣,我實在不知道發生什麼問題。

 

反正,隨著活動範圍縮減,棕熊的 DNA 多樣性降低,應該是合理的結果。只是這個論文的分析與討論,感覺七零八落,欲振乏力。

日本古代和現代棕熊是同一群,歐洲是不同熊?

阿伊努,鄂霍次克文化,熊靈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超過十萬年前,北極熊,棕熊的情慾交流

北極熊的基因適應,DNA變異棕熊已有

墨西哥遺址泥土中獲得美洲黑熊、大短面熊DNA

穴熊已經滅絕,DNA仍活在棕熊體內

冬眠不醒的穴熊遺傳史

短篇  加州灰熊,不是大隻吃肉狂魔

瑞典棕熊牙結石中的微生物,受到抗生素影響

黑色素退散!讓美洲黑熊和棕熊變淡的基因突變

 

新聞稿: 

Ancient brown bear genomes shed light on Ice Age losses and survival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