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海邊,利用魚貝等水產資源,似乎是智人的特色。這個 2020 年的論文卻報告,葡萄牙的地中海邊,10 萬年前的尼安德塔人遺址中,出土大量魚、貝、螃蟹等海洋動物的化石,和南非同一時期的智人遺址相比沒有太大差異,可見也有靠海吃海的尼尼。
Last Interglacial Iberian Neandertals as fisher-hunter-gatherers
這個論文調查的遺址,位於葡萄牙的 Gruta da Figueira Brava,算是一系列地中海邊峭壁的岩洞。遺址可以分為很多層,距今 8.6 到 10.6 萬年前的幾個地層,一度是尼尼的家。
遺址中出土的植物,87% 是義大利石松(stone pine,學名 Pinus pinea),木材部分有燒過的痕跡,應該是被作為燃料。至於松果是用來吃的,這種果果會在秋、冬成熟,尼尼大概是在秋冬時節採集。
遺址中出土非常大量海洋動物,是尼尼重要的資源來源。貝類至少有 8 種,不過貝殼看起來,沒有加工變裝飾品或工具的跡象,應該是單純當作食物。也有水生無脊椎動物,像是螃蟹和帽貝(limpet,一種淡水螺)。魚類也有很多種,如鰻魚(eel)、糯鰻(conger)、鯙(moray)、鯔(mullet)、鯊魚、魴(bream)。有些鰻魚骨頭呈現深棕色,應該是被火低溫烤過的痕跡。
脊椎動物方面,有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的化石,不過不見得都是被人捕食的。哺乳類動物的化石,89% 來自獸群動物:鹿、馬、羊、牛。
不同資源,出現的時節不同。松果、鳥類是秋冬,螃蟹則是夏天。當地在一年的不同時候,分別能蒐集不同的資源。當時的尼尼,顯然具備這些時令知識。
論文做惹一堆很詳細的分析,比較葡萄牙與南非,同樣出土許多海洋資源的遺址,有興趣請自行閱讀 XD。總之結果是,同一時期,非洲的智人遺址,和葡萄牙的尼尼遺址,資源利用上沒有明顯的差異。
早就知道有些尼尼住在海邊。不過這個論文是首度發現,住在地中海邊的尼尼,也懂得利用身邊非常廣泛的資源。對於尼尼的適應能力,這項研究讓我們有更深的認識。
直布羅陀,第二位尼安德塔人Forbes' Quarry的DNA
論文短評:
新聞稿:
Science publishes study on Neanderthals as pioneers in marine resource exploitation
新聞稿:
Neanderthals ate mussels, fish, and seals too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