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 2017 年的論文,報告袋狼(thylacine,學名 Thylacinus cynocephalus)的古代基因組。澳洲、新幾內亞一帶曾住著許多大型動物,如今絕大部分已經滅絕。袋狼滅團的年代很接近現在,歐洲人抵達後遭到大批獵殺而數量大減,1936 年最後一位成員去世後,世界上再也沒有袋狼這種動物惹 QQ

Genome of the Tasmanian tig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and demography of an extinct marsupial carnivore

滅團袋狼的古代基因組,長相變狼的另一種方式

 

古代DNA 近來成為探討滅絕生物的利器。許多研究必需由化石取得 DNA,所幸袋狼滅絕的時間還不長(又名塔斯馬尼亞虎 Tasmanian tiger 或塔斯馬尼亞狼 Tasmanian wolf)。這個論文從保存在酒精中,距今 108 年的小袋狼標本,順利拼湊出基因組。

 

親戚關係上,袋狼、袋鼠、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皆屬於有袋類(Marsupialia,介於綱與目之間),袋鼠系列屬於雙門齒目(Diprotodontia),與另外兩者較早分家,袋狼和袋獾則屬於袋鼬目(Dasyuromorphia)。論文使用重複序列 SINE 判斷親緣關係,發現在袋鼬目旗下,袋狼應該是很早就分家出去的成員。

 

滅團袋狼的古代基因組,長相變狼的另一種方式

 

根據基因組探討遺傳史,估計族群數目的變化,判斷袋狼和袋獾一樣,都在介於距今 7 到 12 萬年前大幅降低(10 萬年前參與情慾交流的有效族群量是 30 萬左右,一萬年內是一萬以下),比人類抵達澳洲更早許多。

 

然而,袋狼過往不只住在塔斯馬尼亞,其他地方也有同類。假如袋狼因為生殖隔離,形成過許多小族群,而這回取樣的對象只是其中之一,那麼就會影響估計。這方面必需謹慎。

 

滅團袋狼的古代基因組,長相變狼的另一種方式

 

袋狼與狼分家有 1.6 億年之久,可是型態上,特別是頭部非常相似,顯然是趨同演化的結果。這是怎麼發展而成的?

 

近來發現,有些不同生物的趨同演化,是由於功能類似的基因,在兩者獨立產生改變而成。換句話說:類似的原料,獨立變出一樣的花樣。

 

袋狼與狼是上述狀況嗎?論文深入分析型態的演化。袋狼屬於袋狼科,與袋鼬科最接近,兩者共同祖先距今大概 2600 萬年,而袋狼的型態至少在 2000 萬年出現,所以袋狼的祖先自立一家以後,到演化出類似狼的型態,大約經歷 600 萬年。

 

滅團袋狼的古代基因組,長相變狼的另一種方式

袋狼與澳洲野犬(dingo)。

 

採取分子演化的分析方法,論文分別偵測成為袋狼,以及成為狼的演化之路上,有哪些基因受到正向選汰,是否與型態有關。最後的結論是,演化為狼,或是演化為袋狼,兩條路上牽涉其中的基因,彼此沒什麼關係。

 

據此判斷,狼與袋狼之所以長得像,並非由於同樣的基因,發生一樣的改變所致;而是因為兩條路上不同的遺傳改變,各自導致腦袋像狼,在分子演化上的方式不同。論文推論,型態變得像狼,應該與基因調控的關係較大。

 

滅團袋狼的古代基因組,長相變狼的另一種方式

袋狼古代RNA,絕種動物的基因表現

短篇  袋狼長相狼模狼樣,腦子裡依然有袋本色

消滅80%袋獾的傳染性癌症,已經自然趨緩?

罕見的傳染性癌症(上):塔斯馬尼亞惡魔的致命殺手

 

新聞:

Tasmanian tiger genome offers clues to its extinction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