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桿菌造成的黑死病,發生於 14 世紀中期,導致歐洲人口大減。各地受災程度不一,北歐的瑞典算是最慘烈的地區之一。 這個 2022 年的論文調查挪威的特隆赫姆(Trondheim),探討黑死病對於當地人口組成的影響,發現瘟疫確實明顯削減 DNA 多樣性。

The population genomic legacy of the second plague pandemic

受到黑死病摧殘的挪威城市,失去不列顛血緣

 

北歐很大,特隆赫姆位於挪威的西部,對岸是不列顛群島。在 10 世紀末的維京時期建立後,特隆赫姆一直是發達的國際交流站,卻於黑死病 1349 年入侵後死傷慘重,此後消沉數百年,等到 18 世紀才明顯復甦。如今有 18 萬人口。

 

這個論文由 2 處遺址取樣,都是大眾墓地,應該能代表當時的居民組成。早於黑死病的 Library site 有 11 個樣本,晚於黑死病,17 到 19 世紀的 Nidaros Cathedral 有 13 個樣本。

 

古代基因組總共 24 個,覆蓋率介於 0.06 到 8.11。另外也取得 30 位現代居民的基因組。可以比較三個時期。

 

受到黑死病摧殘的挪威城市,失去不列顛血緣

 

所有人的遺傳變異,都落在斯堪地那維亞族群的範圍。黑死病以後的居民,和現代居民間的差異很小。相比之下,黑死病以前的居民有點差異,還有 4 位明顯配備類似不列顛族群的血緣。

 

根據牙齒中的鍶穩定同位素,可以推論小時候長大的地點。那 4 位血緣含有不列顛成分的人,應該都成長於不列顛北部,成年後才來到挪威。

 

顯然在黑死病以前,特隆赫姆與對岸的不列顛有所來往,也有情慾交流。然而,在黑死病以後,整體族群的不列顛血緣大幅減少,還有多位居民毫無不列顛 DNA 成分。

 

由此推斷,特隆赫姆居民的遺傳組成,確實受到黑死病的影響。至少可以看出,這兒自從黑死病過後,就不太有從不列顛遠道而來的外來移民。 黑死病之前、之後相比之下,大瘟疫之後的遺傳多樣性比較低,算是符合預期。

 

受到黑死病摧殘的挪威城市,失去不列顛血緣

受到黑死病摧殘的挪威城市,失去不列顛血緣

 

接著論文想計算 Fst,發現行不通,這算是這個論文另一要點。 Fst 是族群遺傳學的很常見的分析方法,數值介於 0 到 1 之間。以兩個族群來說,Fst 的數值愈高,表示兩個族群間各自的特徵愈明顯,隔閡愈大(撕裂族群!),也就是情慾交流的程度愈少。

 

結果發現,由於古代基因組的覆蓋率低(未知的位置多),所以不適合直接比較。低品質的古代樣本之間,有較多未知的位置無法納入比較,Fst 會被低估。而古代與高品質的現代樣本相比,Fst 會被高估。

 

應該更複雜,我不太會解釋嗚嗚~ 論文因此警告,比較不同覆蓋率樣本間的 Fst,務必警慎。

 

受到黑死病摧殘的挪威城市,失去不列顛血緣

黑死病來襲,ERAP2基因受到強力天擇

花粉揭秘:黑死病災情,歐洲各地很不一樣

短篇  英格蘭鄉村Thornton Abbey,黑死病留下的大墓

中世紀黑死病,之後數百年的餘波

從遺傳認識冰島人:小小族群卻有著大大的遺傳漂變?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