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上)-藍綠到底差異多大?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台灣大選結束,除了投票率大增以外,總統與立法院仍大致維持原本的格局。選舉結果傳遞出哪些訊息?來看中研院政治學者凍蒜先生的分析。
via 這裡
和 2016 大選相比,蔡英文的得票率只有微幅增加,由 56.12% 增加為 57.13%,兩次選舉的另外兩位對手,合計比例也差不多;但是由於投票率由 66.3% 成長為 74.9%,因此蔡英文的得票數由 689 萬大漲到 817 萬,是台灣至今最高的得票記錄。
有些人覺得蔡英文的得票率沒有成長太多,不過凍蒜先生指出,蔡英文得票數大漲的意義在於,2016 年民進黨在低投票率下大勝,有人認為那是因為「藍軍很多不投票」,2020 年的結果卻證實,即使藍軍大批出來投票,總統選舉中國民黨面對蔡英文依然是絕對劣勢。
Quick reactions(連結)
另外,過去馬英九總統在 2012 年連任成功,投票率差不多下,得票數卻是從 766 到 689 萬票下跌,國民黨的立委席次也減少 17 席。蔡英文的得票數不減反而大增,民進黨立委則減少 7 席;相比之下,很不錯了。
立法委員的選舉結果更值得玩味。一方面,蔡英文得票率 57%,綠可謂徹底輾壓藍;另一方面,民進黨在政黨票卻只有 33.98%,和國民黨差不多,民進黨好像又毫無優勢。凍蒜先生分析各區域得票後認為,實際狀況大概介於兩者之間,民進黨對上藍營確實有優勢,沒有太大,卻也沒有到很容易拉近的比例。
Reflections on the legislative election: regions, urbanization, and split-ticket voting(連結)
想正確解讀結果,必需要適當的劃分資訊,這方面不管你信不信凍蒜先生,反正我是信了(當一個人一整年講的都八九不離十的時候,你不信最好還是先信)。凍蒜先生的劃分方式是,按照藍綠白各自的歸屬,去區分不同陣營的得票。
如此一來,總統綠營得到 57.1%、藍營 42.9%。區域立委綠營 50.4%(包括時代力量)、藍營 43.1%、白營 2.3%。政黨票方面,綠 48.9%、藍 38.3%、白 11.2%。
在總統的層級,民進黨和國民黨合計拿下 95.7% 選票,毫無第三黨的空間;政黨票的選擇,兩黨卻只有67.4%,看似第三勢力空間很大。凍蒜先生認為,實際狀況應該介於其間,台灣政壇中的兩大黨還是有巨大優勢,只是沒有乍看下那麼穩固,尤其是民進黨。
把小綠小藍扣掉(意思是扣掉時代力量、親民黨等等),只看兩大黨支持的區域候選人,那麼民進黨的得票數是 689 萬(有沒有一股熟悉感?),占 48.7%;國民黨得票 599 萬,占 42.3%。兩黨在總統差到 18%,區域立委差異則是 6.4%。
6.4% 此一數字不大,但是也不算小;不過比起 2016 年的差異 12.3% 仍是大幅縮水(民進黨 52%、國民黨 39.7%)。 席次上,民進黨從 2016 年的 54 席下跌為 52 席,國民黨反過來(區域立委這塊,兩次都沒有真實意義上的第三勢力候選人當選)。
民進黨支持的候選人在區域的選票大跌,席次卻只少 2 席,政黨票則是狂跌,這些結果該如何解讀,有什麼意義,留待下一篇文章了。
很粗糙的量化:這次選舉中的藍綠比是 43.1 比 50.4,國民黨比民進黨是 42.3 比 48.7。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