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人類,展現出非常多元的行為、思考,形成千變萬化的文化(氣宗、劍宗?!)。人類的親戚黑猩猩,雖然沒有那麼複雜,卻也存在類似的多元行為。這個 2019 年的論文卻發現,與不太受到人類影響的黑猩猩團體相比,深受人類影響的黑猩猩,行為多樣性少掉 88%。
Human impact erodes chimpanzee behavioral diversity
黑猩猩過著團體生活,是社會化的動物。不同地方的黑猩猩團體,各自有自己的社會學習與傳承,可稱之為動物的「文化」,像是製作木頭棒棒釣白蟻、打開堅果等等。動物的文化和人類一樣,也有發明、傳播、傳承的現象。
裂唇魚通過了猴子也無法闖關的「鏡子測試」,所以它們擁有自我意識還比猴子聰明?
隨著人類開發,黑猩猩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造成族群數目減少、棲息地被切割變得破碎、遺傳多樣性下降,不過行為方面的研究比較少。
這個論文,調查位於非洲中部與西部,46 處黑猩猩的天然棲地,蒐集他們的行為記錄,其中 37 個地點記錄 12 到 30 個月,9 個地點記錄 1 到 10 個月。
記錄方式包括用攝影機偷拍、蒐集糞便偷看人家吃過什麼,以及偷撿工具和猩造物(釣白蟻的棒棒之類的)。另外還加上以前發表的研究,最後總共有 144 個黑猩猩團體納入分析。
將各地黑猩猩的行為多樣性,和人類影響程度比較,論文發現,受人類影響最多,和受人類影響最少的黑猩猩團體相比,行為多樣性少掉 88%,差異非常明顯。
論文推論,族群密度降低、個體數目減少、棲息地零碎化,使得交流機會減少,都使得黑猩猩的行為項目變少。氣候環境變化,也影響惹像是吃果果這類行為。各地黑猩猩的多樣化行為,儘管仍有些新的行為被發明出來,整體而言應該是劇烈減少。
論文主張,維持黑猩猩的族群數目,以及保留遺傳多樣性之外,也要重視行為文化的保育,留下足夠的資源與棲地,讓黑猩猩保有行為演化的空間。類似「文化遺產」的概念,我們也該保育「黑猩猩文化遺產」。而除惹黑猩猩以外,其他已經知道具備多元文化的動物們,像是紅毛猩猩、鯨魚,也該有類似的調查與保育。
蘇門答臘紅毛猩猩 Pongo tapanuliensis, 近百年來第一個新種大猿
新聞稿:
Human impacts erode behavioral diversity in chimpanzees
新聞稿:
Chimpanzees lose their behavior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Science 新聞:
Humans are wiping out chimpanzee cultures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