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辛勤工作卻無法脫貧,如何掙脫貧窮陷阱?   原載於新公民議會

要累積財富,必需先擁有起碼的財富,也就是具備的資源,在維生所需之外仍有剩餘,如此才能規劃未來,有希望賺進更多資源。假如窮困到連維繫基本生計都有困難,那麼再怎麼辛勤工作,也永遠無法取得更多資源以脫離貧窮,這樣的狀況稱作「貧窮陷阱(poverty trap)」。

貧窮會代代相傳。 圖片來源:豆瓣日記

圖片來源:豆瓣日記

 

全世紀有將近10億人口,收入在國際貧窮線以下;東南亞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窮人,約有70%依賴農業、漁業、林業這類一級產業維生。營養不良和傳染病橫行,是貧窮地區的常態,窮人受困於貧窮陷阱之中,無法掙脫;造成貧窮陷阱的原因是什麼?又要採取什麼策略,才能讓窮人有希望翻身?

 

一群由生態學家、數學家、經濟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蒐集了大筆資料研究這個問題。他們將結果發表於《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並獲得科學媒體《Science》的報導。對於造成貧窮陷阱的原因,主要結論是:健康。不只是人類的健康,還包括農作物和牲畜的健康。

Why so much of the world is stuck in a ‘poverty trap’

 

論文,大家都可以下載:《General ecological models for human subsistence, health and poverty

 

研究團隊搜集了83個開發程度最高與最低的國家,經濟與疾病狀況的訊息,建構理論模型。用於分析的數據有,每人年平均收入、疾病造成的財務支出、疾病的發生率、死亡率等等。以上數據在各國差異很大,例如某種蛾類毛毛蟲引發的作物蟲害,由於氣候因素,只會在巴西與辛巴威肆虐,卻不會出現在羅馬尼亞;另外像瘧疾與登革熱,容易在肯亞與柬埔寨這般熱帶,又醫療不彰的地區大舉傳播。

 

考量經濟、疾病、生態、自然資源等等因素後,研究團隊發現,一個區域根據人、作物、動物疾病的多寡,可以大致分成兩種狀態。在疾病有限的地區,當地貧民較容易透過自己的力量,或是外界的經濟支援而脫離貧窮;相對的,在疾病普及之處,當地貧民無法自行脫貧,而外界的經濟支援,完全於事無補。疾病影響的不只是人類的健康,還有收入,假如無法解決疾病,外界投入再多資源,也難以改善貧窮。

 

目前全世界約有10%人口處於極端貧窮的狀態,假如狀況不變,根據模型預測,絕大部分極端貧窮者都無法翻身。貧窮的困局該如何打破?論文提出的建議是,必須要有結構性的改變。假如問題根源出在疾病,就要針對疾病下手,例如讓醫療費用更加低廉,或是使用疫苗,阻擋傳染性疾病散佈。只有先讓窮人與其生財的作物或牲畜擺脫疾病威脅,他們才有機會累積更多收入,繼而脫離貧窮陷阱。

 

論文指出,最近非洲國家盧安達,就是依照改善健康條件,促進經濟成長的正面案例。當盧安達的窮人能以更低代價享有醫療照護,再搭配外資協助,貧窮看似就不再是無法克服的難題。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這套論點目前仍只是理論模型的預測,是否有效,仍需更多實際證據支持。

 

此一研究對台灣有什麼影響?以台灣來說,雖然有窮人存在,不過狀況多半與論文的研究對象不同,因此無法適用於本土。不過消滅極端貧窮與饑餓,是聯合國2015年提出「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計劃中的一環,儘管台灣並非聯合國一員,卻不代表不能在國際上力求表現。協助極端窮困地區,改善醫療與傳染病問題,台灣也有盡一份心力的機會。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邁入未來前,先回首過去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尼安德塔人 的頭像
    尼安德塔人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尼安德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