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青藏高原的圖博人/西藏人,一直是研究高海拔環境下,人類適應的重要對象。這個2017年的論文獲得惹3717位,來自理塘(Litang)和色達(Seda)圖博人的基因組,是至今規模最大的調查。
Genetic signatures of high-altitude adaptation in Tibetans
羌寨更上游,小心,毒藥貓就在你身邊:羌寨裡的女巫傳說
之前的研究已知找到過,ELGN1和EPAS1兩個基因,與圖博族群的高海拔適應有關,其中EPAS1還是繼承自早在數萬年前滅絕的丹尼索瓦人。這個論文用更多樣本,新的分析方法,又找到 7 個或許與圖博人適應相關的基因版本:MTHFR、RAP1A、NEK7、ADH7、FGF10、HLA-DQB1、HCAR2。
不過要注意,偵測到圖博族群中,疑似與適應有關的基因,不必然等於,那必定與高海拔,缺氧、寒冷環境的適應有關。基因型與表現型的交互作用,很複雜der。
論文用於比較的族群的取樣地點。
族群間的PCA分析。
論文偵測到的基因列表。
這個論文也估計,圖博族群與中國漢人族群分家的年代,得到的結果是189代以前,以論文的設定,大約是4725年前。這大概也是青藏高原,首度出現粟作農業的年代;不過如之前所述,更早以前,應該就有人在青藏高原上討生活惹。
不過也要注意,情慾流動是可以穿越高低海拔的;用 DNA 估計兩個族群分家的時間,比方說漢藏之間,得到的年代,並不直接等於圖博族群上山生活的年代。4725 年前是兩者在遺傳上開始分家的年代,無法反映某一族群當時的地理位置。
圖博族群的祖先,可以先跟漢的祖先,在山下分家以後,經過一段時間後才上山;也能先是族群中的部分人分家,隨後才和漢全面分開。這些我們未知的歷史過程,都會影響判斷,而光靠DNA,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Science 新聞:
Mutations may reveal how Tibetans can live on world’s highest plateau
歡迎光臨粉絲團一起討論: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